腊 豆

蒋 兴

版次:A02  2025年03月06日

家乡寿县历史悠久,物产丰饶,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对寿县人来说,食材的丰俭和做法的繁简,从来都不是评判一道菜肴好坏的关键指标,而是其背后讲述的故事和蕴含的文化。于我而言,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腊豆。

腊豆的食材易得,仅有大豆、萝卜、豆干,做法也颇为简单,用煮腊味的汤将泡好的大豆烀熟,加入萝卜、豆干,撒上干辣椒,以面粉勾芡,熬至汤汁浓稠,放凉凝固即可食用。我曾经问母亲,怎么会想到做腊豆这种食物的呢?母亲说,小时候物质匮乏,兄弟姐妹又多,好不容易煮点腊味,剩下的汤舍不得倒,于是姥姥在汤里加入大豆、萝卜、豆干等食材,做成腊豆,有了肉汤的加持,普通的素菜摇身一变成了美味,孩子们也因此能够大快朵颐。一碗腊豆,不仅彰显了老一辈人勤俭节约的品格,也浓缩了物质匮乏年代独特的生活智慧,更饱含着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

可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慢慢地,餐桌上再也见不到腊豆的身影,我脑海里关于腊豆的记忆也渐渐变得模糊,直至完全消失。

和腊豆的重逢缘于近期一次同窗聚会,席间,身旁的同窗问我桌上的一盘菜是什么,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盘子里盛放着白色的菜,其中镶嵌着或黄或绿或白的小颗粒。仔细一看,竟然是腊豆!我迫不及待地挖了一大勺,放进嘴里,软绵绵、凉丝丝的,原本凝固的汤汁在嘴里迅速融化,咸香四溢,大豆、萝卜、豆干也不再躲藏,一个个竞相跳将出来,争前恐后地涌向臼齿,催促我咀嚼起来。霎时间,大豆的软糯、萝卜的脆嫩、豆干的劲道,让咀嚼不再单纯是牙齿对食物的机械加工,更是充满乐趣的生命体验。豆香味和萝卜味的适时加入,让味蕾上原本热烈的咸味独奏变得舒缓起来,成为一场美妙和谐的交响乐。看我吃得如痴如醉,同窗露出将信将疑的神情,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粒大豆放入口中,咂了咂嘴,说了句“好咸”,就再也没对腊豆动过筷子。他不知道的是,我之所以如此沉醉其中,不仅是因为许久没有尝到腊豆的滋味,更是因为这盘腊豆承载着我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趁着结账的工夫与店主攀谈,讨教腊豆的做法。店主说,这腊豆的做法是母亲传授他的,有次店里制作腊味,他正要把煮腊味的汤倒了,不巧被母亲看见,不仅制止了他,还把他数落了一顿,没想到还挺畅销。

“再给我打包一份,这腊豆我从小吃到大,以前家里经常做,后来吃不到了,早就馋了。现在寿县文旅搞得这么好,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寿县旅游,腊豆这么有寿县特色的菜大家肯定都想尝尝,你这好生意搁后头来。”

“借你吉言,就冲你这句话,这份腊豆送给你了。”

“那不行,都不容易,我还得谢谢你帮我找回儿时的味道呢,扫过码了,祝你生意兴隆。”

我提着满满一袋腊豆,踏着古朴的石板路,从坠满小红灯笼和成语灯牌的行道树下匆匆走过。我等不及和家人分享这一口浸没许久的咸香风味,更等不及与他们重温那饱含其中的浓浓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