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患者中医护理指南:从预防到康复

贾小娟

版次:A04  2025年03月04日

面瘫被称为面神经麻痹,会影响病人的外部美观,也会造成病人产生身心负担。在中医学内对面瘫的预防、康复优势显著。在临床上,面瘫是一种多见和常见的疾病,会扭曲患者的五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现阶段,治疗面瘫的主要方法是针灸,并且针灸治疗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支持,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针灸有效治疗急性期面瘫患者,始终都是临床针灸面临的难题。如若治疗面瘫方式不科学、不合理或者不及时,就会提高留下后遗症的几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对此,在本文中针对面瘫患者中医护理,预防以及康复进行简要普及。

一、什么是面瘫?

面瘫可分为周围性、中枢性两种,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病变而导致,例如病毒感染、受凉等,令面部肌肉运动受阻,导致病人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等症状。中枢性神经面瘫是由于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引发神经通路受损,导致面部肌肉受到影响,其中周围性面瘫最为常见。

二、中医视角下的面瘫病因

在中医学角度中,面瘫指在人体过于劳累,以及睡眠不足、情绪波动,使身体虚弱导致风寒邪入体,使面部神经受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导致面瘫。

三、面瘫中医预防方法

(一)增强体质,固护正气

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良好作息,拥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证早睡早起;要适当运动,可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每周行3-5次,每次30分钟。饮食要保证均衡,尽量食用高维生素、蛋白质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有效促进气血生成,提高身体正气。

(二)情绪管理

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焦虑,以增强免疫系统防病能力。

(三)避免外邪侵袭

要重视面部保暖,在季节温度变化较大时可佩戴围巾,同时要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风扇,在寒冷天气不要迎风而立,要避免风寒对面部经络产生侵害。

(四)穴位按摩

按摩风池穴等穴位,特别是在天冷或处于冷空调环境下,可有效预防面瘫。

四、面瘫中医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对病人症状变化密切监测,观察面部表情肌情况,如果病人出现呕吐、头痛、意识不清等,则可能病情加重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二)针灸护理

针灸在治疗期间辅助病人保持舒适体位避免乱动,同时让病人了解针灸治疗会产生酸胀感,避免产生焦虑情绪。在针灸后观察针刺位置是否存在出血等现象,如存在少量出血,则用棉球按压,如产生皮下出血,则可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在针灸后不要立刻洗澡,避免针刺位置感染。

(三)中药护理

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病情,为其提供牵正散等中药治疗,可起到祛风通络、养血活血等作用,在饭后半个小时左右服用,每天2次,在服用期间观察病人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反应,如果存在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

(四)面部护理

可用温热的毛巾敷于患侧面部,温度要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敷15-20分钟,3-4/d,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痉挛问题得到改善,令病情得到控制,但要避免烫伤,要在热毛巾与皮肤之间放置薄布。

(五)按摩

引导病人进行面部按摩促进肌肉恢复,按摩时力度要适中,可从患侧额部,然后逐步向口角位置按摩,可运用食指和中指对患侧额纹进行按摩,向上提拉,用拇指和食指对眼轮匝肌进行按摩,促进眼睑闭。双手大鱼际肌从口角向耳前方向按摩,改善口角歪斜。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3-4次/天。

(六)表情肌训练

引导病人进行表情训练,例如皱眉、闭眼、吹口哨、龇牙牙等,每个动作10-15次,3-4组/d。经训练可以提高面部肌肉力量,但要循序渐进,避免造成面部肌肉损伤。

(七)眼部护理

要提高眼部护理,白天可为病人提供眼药水,如氯霉素眼药水,每隔两到三小时使用一次,令眼部保持湿润避免感染。在睡觉前可运用红霉素眼膏,通过纱布遮盖眼睛,避免灰尘进入,并要减少病人用眼时间,减少看电视、手机等,提高眼部休息。

(八)心理护理

家属与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心理想法,提供情感支持,同时向病人普及面瘫治疗的方式、意义以及康复过程,令其治疗信心得到提高,并引导病人参与社交活动,缓解心理压力。

五、面瘫康复后注意事项

(一)巩固治疗

病症缓解后还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巩固治疗,例如针灸、中药调理等,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康复后还要保证良好作息以及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熬夜,情绪波动等。

(三)注意面部防护

在生活中注意做好面部防护,避免受到风寒、风热等侵袭,寒冷天气要佩戴口罩,避免长期吹空调风扇。

六、小结

中医护理在治疗面瘫患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刺激穴位,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面肌活动能力,显著改善面瘫症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舒缓其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在治疗面瘫患者中不可或缺,它能全方位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恢复,也能避免病情发作以及复发,但实际操作要严格按照医嘱实施。

(作者单位系望江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