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大脑的生死考验

田 磊

版次:A03  2025年03月04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而创伤性颅脑损伤就是其中一种极为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状况。本文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这种病症,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预防、识别和应对。

一、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各种外力打击后,引起的头皮裂伤、颅骨骨折,以及脑组织受损等各类伤害。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造成颅脑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根据暴力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损伤(暴力直接作用于颅脑)和间接损伤(暴力作用在远离头部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后传递到颅脑)两种。临床上,需要针对颅脑损伤CT及磁共振的表现,决定是采取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与成因

颅脑损伤可根据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型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工伤事故和火器伤等。在和平时期,这些原因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战时,房屋或工事倒塌、爆炸性武器形成的高压冲击波冲击等也可能导致颅脑损伤。

三、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这是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最为常见的症状。

2、头痛和呕吐:头痛一般见于所有神志清楚的颅脑损伤患者,可以由头皮或颅骨损伤所致,也可由颅内出血和颅内压增高引起,伤后反复的喷射性呕吐是颅内高压的特征性表现。

3、瞳孔改变: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而患者神志清楚,可能为颅骨骨折。若伤后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瞳孔缩小,光反应灵敏,可能为脑干损伤,如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伴有高热表示脑干受损范围较广,病情危重,若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则已属于脑疝晚期。

四、颅脑损伤后急救方法

1.保持镇静。

2.发现头部受伤者,即使无昏迷也应禁食限水,静卧放松,避免情绪激动,不要随便搬动。

3.迅速止血。就地取材,利用衣服或布料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切忌在现场拔出致伤物,以免引起大出血。若有脑组织脱出,可用碗作为支持物再加敷料包扎,以确保脱出的脑组织不受压迫。

4.头部受伤后,可见血液和脑脊液从耳、鼻流出,此时应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来。切忌用布类或棉花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

5.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窒息。患者应取平卧位,不垫枕头,头后仰偏向一侧。

6.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患者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不要试图用拍击或摇晃的方法去唤醒昏迷的患者。

7.平稳快运,迅速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抢救。

五、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1.饮食指导:持续昏迷后24小时应鼻饲流质以保障营养的供给,鼻饲留置时应少量多餐,每次鼻饲量200ml为宜,宜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丰富的饮食,伤后清醒者,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

2.心理指导:恢复期患者可能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常因此而焦虑、抑郁、烦躁,应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加强功能锻炼。

3.功能锻炼

(1)卧床时保持肢体功能位,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的患者有重要的意义,肢体瘫痪疾病功能康复训练,注意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先轻后重,由被动到主动,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先下肢后上肢,循序渐进。早期先在床上锻炼,以后逐渐离床,随后锻炼行走。训练期间需有人在旁边保护。

(2)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应从最简单的“啊”音开始,然后说出生活中实用的单词,如吃、喝、水、尿等,反复强化训练,一直到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需要想法。

(3)对于小便失禁的患者,留置导尿要注意关闭导尿管,每隔2小时,有尿意时开放一次,每次放尿量以200ml~300ml为宜。逐渐锻炼其排尿功能,争取早日拔除尿管。平时多饮水,保持尿色澄清,防止尿路感染。

六、如何预防颅脑损伤  

预防颅脑损伤的关键在于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可能导致脑损伤的风险因素。

1.遵守交通规则: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注意行走安全:在行走过程中,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跌倒和碰撞。特别是在雨雪天气或夜间行走时,更要提高警惕。

3.适度运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导致脑部受伤。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4.保护头部: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骑车、攀岩等,要佩戴头盔等防护装备,降低头部受伤的风险。  

5.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及醉酒带来的跌倒风险。

6.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7.儿童安全防护: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儿童危险行为。同时,要教育儿童正确的安全知识,让他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如何避免意外伤害。

总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创伤,其危害不容小觑。一旦怀疑有颅脑损伤情况发生,必须立即就医,借助专业的医疗检查手段如头部CT、MRI等进行精准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即便影像资料显示没有问题,为避免出现继发性颅内出血,也建议患者留院观察。在康复阶段,也应针对不同的后遗症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尽可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最大程度降低颅脑损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作者单位系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