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走进城市: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本报通讯员 徐艳友 本报记者 刘银昌

版次:A01  2025年03月04日

“九分食材,一分工艺,十分用心,这是我们刚出锅的鹅头……”打开微信朋友圈,徐进东新更的一条视频号便跃入眼帘。

80后徐进东是凤台县创业青年中的佼佼者,初中毕业后,他在外打拼了十年后,作为凤台县“凤还巢”工程首批返乡创业者,在县城开了一家家居门店,因初始创业,经验不足,难以支撑长期发展,徐进东重新拜师学艺,转型做起了鹅餐饮,并在县城创立益汁鹅餐饮店。在徐进东的打拼下,不到三年时间,他的餐饮店就在凤台县小有名气,收益逐年递增。从2017年开始,徐进东创立的益汁鹅陆续把分店从小县城开到了市区,开到了省城。2023年,他开辟了皖西白鹅育种养殖孵化及生鲜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如今的徐进东,靠自己创业带动了一批青年创业就业,自己整天更是几个城市来回奔波,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创业成功后的徐进东不仅在城里有了房有了车,两个孩子也在城里就近就学,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他还把一直居住在乡下的老人接进了城里,颐养天年。

凤台县是煤炭资源大县,也是农业县,失地农民和外出人员较多。近年来,该县在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过程中,建好建优县城区的同时,把更多的城市要素和相关政策源源不断地向乡村输入,深度推进“凤还巢”、青年创业政府贴息扶持贷款等惠民工程,激励和帮扶乡村失地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以及大学生返乡就近就地或进城创业持业,以进一步激活城乡融合发展的更多动能与活力。

90后青年陈骞,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务工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凤台县杨村镇,跟着父亲发展规模种植和特色种植。经过近10年的打拼,陈骞不仅创办了农业产业服务合作社,2022年还在县城开办了地方农特产品直营网店,一手抓种植生产,一手抓市场拓展,城里乡下两头跑,线上线下一齐销。如今陈骞的身上被贴上了两个标签——“新农人”和“城市e族”。

党的二十大以来,凤台县依托双招双引,打造工业洼地,提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依托一园三区把工业发展要素向乡镇延伸,一批规上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落户投产达效,这为该县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开了新空间。把园区开进乡村,让乡村融入城镇,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潜能,也让更多的乡村青年不出远门就能就地上班赚钱。记者从凤台县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该县每年均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免费为想就业有需求的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并帮助他们联系县内企业进厂上班。从乡村到城市的距离正慢慢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