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台县在抓好抓实“双招双引、聚智聚力”县域经济转型提速发展的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锚定“宜居宜业、智慧智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目标,聚焦打造城市外联内畅综合交通路网,更新改造老城区,提档升级新的城区,深度优化功能提升品质,全力打造优品优质宜居宜业智慧城市的“凤台样本”。
党建引领,聚力打造城市建设“党建红”
在城市建设中,无论是总体规划、整体布局、长远目标,还是落点落面、精准实施、微处优化,凤台县始终坚持党建理念,以更实举措推进党建引领,以更严标准锻造干部队伍,把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践行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凤台县树牢“大党建”理念,把党建工作放到城市发展建设大局中谋划和推进,贯穿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做到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聚焦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探索创新机关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倾力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党建”品牌工程。
在打造高品质、优服务的生活小区方面,凤台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深化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建设。成立行业党委、物业协会,建立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周调度制度,强力推进党组织建设,织密党建工作微网格。县城区57个居民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25个、物业管理委员会31个;成立物业企业28个,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11个,联合组建党组织的2个;51个物业小区全部成立党组织,完成了“皖美红色物业”业主委员会和党组织组建的工作任务。
强力推进“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建设。重点打造天下明珠小区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中和园小区、凤凰湾P地块等市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024年打造福海园、凤凰首府等10个“皖美红色物业”县级示范小区,实现“皖美红色物业”党组织组建覆盖率100%。
提标提质,深度推进老旧城区焕新颜
近年来,凤台县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注重长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不断改善老城区市民生活条件。自2020年以来,相继有10个棚改项目交付使用,5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老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生机焕发。
凤台县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将规模较小、距离适当、服务需求相似的零散、独栋老旧小区“划片打捆”进行管理,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同时成立了行业党委、物业协会,修订、完善《凤台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化考评办法》,提升物业管理和社区综合治理水平。
建管并重,拧紧守牢城市运维“安全阀”
凤台县始终坚守安全底线,高标准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系统推进“平急两用”设施建设,补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开展城镇供气、供热、供水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老旧管网改造进度,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
关紧城乡供水用气“安全阀”。在全市率先运行瓶装液化石油气智能化配送平台,逐步推进全县液化石油气企业建设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运输、配送全流程实时监测。积极推动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与艾葛赛水务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实现城市供水由民企控股向国企控股的重大转变。制定城市燃气、供水等老旧管网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分年度、分区域有序实施改造,2024年全县改造老旧燃气管网40公里,加装更新户内安防设施5.15万户(管道),更换金属波纹软管3.7万户(瓶装),持续增强供水用气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建筑工地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住建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断加大重点时段建筑安全生产监管。2021年至2024年创市级安全标准化工地16个,省级安全标准化工地6个,创淮南市级优质工程“舜耕杯”奖33项(其中2024年度6项待评),创淮南市级质量标准化工地14项,获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颁发质量“黄山杯”奖项4项。
狠抓县城水环境整治,加快形成生态环保、住建、城管、水利等多部门综合协调与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县城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综合环境效益。持续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024年完成改造5.4公里,清理疏通污水管道6300米,更换污水井盖61处,排查整改污水直排口14处。定期开展沟渠巡查及管网排查,下发督查通报6期,工作提示函13个,整改问题44处,建成区4条水系河道水体水质保持稳定。
守正创新,全域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
凤台县坚持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对城市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断提升群众体验感。
以“智慧平台”赋能城市安全监管。大力推进以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为重点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从“普查、会诊、治病、养护”到“动态监管”等五位一体的地下管网综合监控管理模式,形成地上地下“一张图”的综合管理应用,构筑安全稳固的城市地下“生命线”。
以“智慧工地”护航建筑安全。围绕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对全县建筑工地落实主体责任,在全县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工地“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深入拓展智慧工地应用场景,积极推动工地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做好安全生产。
以“数字城管”打造智慧城市。按照“精细化督查、高效化执行、智慧化监管”的总体思路,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执行力、运用科技手段等方式,坚持真督实查,聚焦薄弱环节,更加精确地掌握问题的来源和处理进度,逐步形成城市管理领域长效化、多元化的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