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喂养新生儿宝宝时,有时会遇到宝宝吐奶的情况,这经常会让新手爸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其实,新生儿吐奶不必过于担忧,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能够很好应对。那么,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吐奶?怎样预防和处理宝宝吐奶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本文的相关科普。
一、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1、生理原因:新生儿的胃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胃部呈现水平状态,胃的出口幽门括约肌发育比较好,而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所以奶汁很容易反流导致吐奶。另外,新生儿的肠道蠕动不规律,容易引起胃肠道胀气,从而导致吐奶。
2、喂养不当:常见的情况有喂奶次数过多、吸入过多空气,奶温过凉以及喂奶后轻晃新生儿或者立即将宝宝平置等,均容易导致呕吐。
3、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体质弱,抵抗力差,如果人工喂养时,新手妈妈没有做好乳头及奶具的消毒工作,很容易导致宝宝肠道感染,引发呕吐。
4、胃黏膜刺激:宝宝出生后早期呕吐最为常见的就是羊水咽下,特点为出生后即有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
5、过敏反应:一些新生儿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导致吐奶、腹泻等症状。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
6、其他原因:若新生儿宝宝每次吃奶后都会呕吐,呕吐奶量很大,呕吐物为胆汁、粪便或者草绿色胆汁等,应考虑外科疾病。此时需要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哭声,注意有无嗜睡、激惹、惊厥等精神状态,若伴有喷射性呕吐,应考虑颅内压增高所致。
二、新生儿吐奶的应对方法
遇到新生儿吐奶时,家长们不用过于紧张,可以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
1、轻微吐奶。当宝宝吃完奶后,嘴角有奶液溢出,这个时候需要及时把奶渍擦拭干净,以防奶液流到宝宝颈部或者耳后引发湿疹。
2、严重吐奶。有些宝宝吐奶比较严重,呈喷射状吐奶,这个时候要警惕奶汁呛入气管,需要及时处理。家长可以先将宝宝放置成右侧卧位,手呈空心掌状,自下而上,轻轻拍打后背,帮助宝宝咳出来或者将食管里残留的奶液流出来,然后清理口腔,保证气管口没有奶液,再抱起来轻轻拍背,这样就可以避免奶汁的再次吸入。
3、在严重吐奶的时候出现呛奶。这时宝宝会咳嗽,小脸憋得通红,甚至哭不出声音,我们需要立即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下巴,另外一只手将宝宝的腰臀部托起,把小脚夹在我们的腋下,让宝宝趴在我们的腿上,确保头低脚高位,用我们的掌根叩击肩胛骨中间的位置,五次为一个循环,帮助宝宝把嘴巴里的奶液吐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托住下颌时不能同时捂住口鼻,如果宝宝哭声逐渐响亮,脸色正常,能够大口呼吸,家长们就不用担心了。但如果宝宝仍没有哭出声音,同时出现面色发绀、呼吸抑制等紧急情况,我们则需要用手指在宝宝脚心的位置用力地弹,让宝宝哭出来,加大呼吸,同时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三、如何预防新生儿吐奶
1、保持正确的喂养姿势
母乳喂养时,尽可能以摇篮式姿势哺乳,尽量抱起宝宝喂奶;人工喂养时,应采取斜坡体位,让宝宝的身体处于30度到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使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减少奶液反流。同时,要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避免影响呼吸。
2、给宝宝拍背
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可以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后侧卧一会儿
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尽量减少体位改变。
4、喂奶量要适中
宝宝的消化功能还不太完善,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可以实行按需哺乳的准则,一般哺乳时间间隔2至3小时,每天喂养8至10次。
5、选用合适的奶嘴
若采用奶瓶喂养,要根据新生儿日龄大小,选择合适的奶嘴,避免因奶孔过大,导致新生儿吞咽不及从而引发呛咳、导致呕吐。
6、做好卫生消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在喂养新生儿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消毒。尤其是奶瓶喂养,要注意日常奶瓶消毒,避免因滋生细菌导致肠道感染,发生呕吐情况。
总之,新生儿吐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们遇到时一定不要过于紧张,只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就可以有效减少吐奶情况的发生。每一个新生儿都是坠入人间的小天使,让我们一起用心呵护宝宝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淮南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