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多所学校别出心裁,将课间打造成充满创意与欢乐的“创玩实验室”,成功解锁15分钟的黄金玩法,让校园生活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时代碰撞,走廊沙包的“精准狙击”奇趣。泉山湖中学巧妙地将走廊空间利用起来,引入抛物线原理,将物理知识巧妙地“藏”于游戏之中。悬挂式镂空模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走廊之中,仿佛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战场”。学生们根据孔洞大小分档投掷沙包,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孩子们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提升了他们对“远近”距离的精准判断力。五年级学生王同学兴奋地说:“现在课间就像闯关一样刺激,要是能达到最高纪录,还能获得‘神投手’的称号呢。”
诗韵跃动,跳房子“踩”出古诗接龙雅趣。山南七小创新性地将国学与运动融合在一起,让跳房子这个传统游戏焕发出新的魅力。学生们在跳跃的过程中,需要接龙背诵出提示板上的古诗,完成挑战就可以解锁“诗词达人”荣誉。这样的设计一举两得,既缓解了学生们久坐的疲劳,又强化了他们对古诗词的记忆。走廊里常常回荡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欢快的对答声,孩子们在嬉笑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在优美的文言词句中体会运动的活动美。
毽舞飞扬,团队接力“踢”出凝聚合力意趣。淮师附小山南校区别具一格,以班级为单位,各班派出代表队,参与“彩虹毽子传递赛”。四人一组进行接力踢毽比赛,比赛过程中不仅需要团队协作,还考验队员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李老师透露,这个项目参考了马拉松交接棒的理念,希望通过这个游戏,帮助孩子们在课间中搭建一个“社交角”,借助一次次的击掌交接,凝聚孩子们的友谊。
手动黑科技,课间助力“少年工程师”成长乐趣。淮师附小山南十六小的走廊堪称一个“科学角”。气压式火箭发射台、齿轮传动车轮装置等新奇的教具吸引着学生们排着队体验。物理教师在现场讲解反作用力等原理,让学生们在亲手触摸中体会科学的魅力。“原来牛顿定律这么酷。”这种亲身体验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将科技知识零距离“投喂”给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滋养一个个“小小工程师”。
(本报通讯员 丁 祥 吴亚男
本报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