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谋发展 笃行不怠启新程

——淮南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与展望

版次:A01  2025年03月03日

本报通讯员 吕天然 王诗尧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日前,淮南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召开“双招双引”暨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表扬先进、加油鼓劲,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凝心聚力、实干笃行,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奋力谱写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回首2024年,淮南高新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七个强省”奋斗目标,以及市委“六个新突破”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五大攻坚行动”,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这一年,淮南高新区跑出了不一般的速度。全力以赴抓产业、拼经济,全年新签约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达211亿元,项目数创下历史新高。总投资50亿元的零碳示范园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淮南高新万洋科技城项目等7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在2024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中,淮南高新区与寿县在第一方阵中并列第一,超额完成各项招商引资目标任务。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中柔高精度高性能铝板带等4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合创零部件产业园一期等3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芯视佳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制造等70个项目加快建设。

这一年,淮南高新区跃上了更有为的高度。在2024年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前进4位次(排名第129名),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在2023年度全省省级开发区考核中前进2位次,再次位列前30个被表彰之列;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考核首次进入第一档(排名第2);全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考核连续三年实现进位(排名第17)。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户,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14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户。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投用,埃夫利舍获批国家级5G工厂,万泰股份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得通过。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全面加快,已孵化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70家,成功申报2024年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一年,淮南高新区展示了更可感的美度。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新建改造民祥、万茂湖、泉山湖等4座公园,开工建设核心区体育公园(一期)、高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竣工交付高新区文化发展中心等,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爱琴海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春申里商业步行街正式投用,开业当日客流达20万人。把医疗教育发展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高中部、实验中学山南第一中学春分校区顺利开学,淮师附小集团化办学工作有序推进,高新人民医院如期建成投用。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2025年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淮南高新区将锚定决胜“十四五”规划和今年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高新标准、高新速度、高新服务、高新效益,聚焦重点、全力攻坚,一以贯之绘好高质量发展蓝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全力抓好“双招双引”、项目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三篇文章。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深入落实招商引资突破行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加强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外出和驻点招商、产业链和标准化厂房招商、商协会招商等,不断提升招商实效。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严格落实任务分解、领导包保、集中开工等项目推进机制,加强要素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推电力设施更新改造等91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力促核心区体育公园等55个项目全面竣工。同时,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对接,加大中央内预算投资项目、专项债等项目申报力度。做好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实施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坚持主动上门、一线服务,落实惠企政策,破解瓶颈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聚焦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做精城市管理,加强基层治理,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持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进核心区体育公园、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基地、人才公寓、爱琴海城市综合体、市科技馆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城中村改造、“断头路”贯通、道路绿道和街角游园建设等行动,建设一批邻里中心、菜市场、老年食堂等群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提升城市人气活力。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做好民声呼应、信访维稳等工作,高效推动12345市长热线等问题办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聚焦安全稳定环境,全力做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各项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集中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等,持续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做好生态环保工作,重点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高新区工作居民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