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中如何防范横纹肌溶解症发生

章广云

版次:A04  2025年02月21日

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人民群众健身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运动是把双刃剑,合理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促进身体健康,不当运动会对机体产生伤害,影响身心健康。许多人未能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极限,进行高强度、长时间、超负荷运动训练,增加了与运动相关的健康风险——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概率。

一、横纹肌溶解症的基础医学知识

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致病因素导致骨骼肌损伤,大量横纹肌细胞坏死,释放毒性物质及细胞内成分,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多变,表现包括肌肉疼痛、无力、肿胀以及尿液颜色变深等。

二、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表现特征

1、肌肉肿胀、疼痛:患者过度运动后肌肉群触摸时肿胀较硬,通常会感到难以忍受的肌肉疼痛和显著的肌肉无力,影响活动能力。表现为急性肌肉疼痛且剧烈,一般呈撕裂痛、刺痛及抽筋样疼痛。

2、其他部位疼痛:患者运动后引起的疼痛涉及身体各个部位,但通常集中在长时间参与活动的肌肉群。如马拉松运动员在下肢(大腿、小腿)感受到显著疼痛,而举重后发力肌肉通常感到压力和不适。

3、疲乏、无力:横纹肌溶解症的无力感通常是全身性的,但主要是关键肌肉群的影响,因这部分肌肉承受运动负荷较大,肌肉的功能损害可以导致无法完成原本轻松的动作。大多数患者会发现下肢肌肉无力更为明显,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走路、上下楼梯、提重物等)会感受到明显的无力及疲惫,增加跌倒的风险,特别是60岁以上的人群。

4、恢复期疲劳感:在运动或活动后,患者通常会显得更为疲劳,且对恢复时间和程度产生质疑。即使经过休息,肌肉的力量也未能显著恢复,长时间的无力状态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

5、尿液变色:横纹肌溶解后由于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入血,导致尿液颜色呈现浓茶色、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这种临床表现是横纹肌溶解症的重要指征。

6、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者大量肌红蛋白会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常见原因

1、缺乏热身:患者运动前往往缺乏热身活动,特别是在高强度运动前,肌肉未做好准备就面临超负荷运动有较大的风险。

2、剧烈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训练尤其是在初始阶段,身体缺乏足够的适应性,会大大增加肌肉损伤的风险。

3、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运动过程中适量的水分和电解质补给尤为重要。脱水状态不仅会影响全身循环和心血管健康,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大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风险。

四、预防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注意事项

1、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评估身体状况。锻炼计划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评估,特别对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人群,应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结合评估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制定计划中应基于自身的健康水平,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与时长,避免一蹴而就。运动者可以参考专业教练的建议来设计合理的训练周期,以便逐步提高体能。

2、运动时保持合理运动强度

在运动过程中,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自我评估,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适量补水,进行长时间、高强度锻炼时,及时补充水分,适时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也非常重要。

3、运动后积极进行有效恢复

运动结束后,要通过拉伸和放松来减轻肌肉酸痛,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恢复肌肉状态。适当的拉伸能够缓解肌肉的紧张,降低受伤几率。运动后还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对于运动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如持续的肌肉疼痛、无力及尿液颜色改变等,都应高度重视。当出现肌肉疼痛、无力、尿色变深等症状立即停止锻炼,并尽快就医,补液、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变化,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横纹肌溶解症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相关知识,对预防和减少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的风险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够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锻炼的方法,增强预防意识,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运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作者单位系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