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王子玥

版次:A03  2025年02月21日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五千多年的文明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浩瀚的海洋,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党和人民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犹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文化深深镌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成为我们独一无二的精神徽章,凝聚着中华儿女最深沉、最真切的情感。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文化之路越走越宽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蕴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与现代转型

文化传统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坚实基石与温暖摇篮,孕育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文化瑰宝,超越了地域、民族和时空的界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其连续性、创新性、整体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坚实支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重大理论观点的提出,指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第二个结合”的科学论断,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高度契合、相融相通的内在关系。“第二个结合”促使我国在文化建设领域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牢牢抓住了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中,在勾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崭新蓝图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全球、前瞻未来、拥抱现代化的新型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和现代转型,让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视为重点领域,进行多次讨论并作出专门规划部署,这更为清晰地呈现了在新起点上持续推动文化建设的改革蓝图,更加有力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强烈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华民族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到踏上奋起复兴的伟大征程、从古老的封建社会破茧而出向现代社会大步迈进的历程,也是中华文化焕发活力、重铸辉煌的历程。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不竭的精神动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关键在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一方面,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论诠释,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文献、古籍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研究与整理,挖掘其中蕴含的爱国、仁爱、诚信、勤俭等传统美德,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形成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启动数字“新引擎”,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浪潮滚滚向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进行数字化保存,搭建起中华文明展示的新舞台,让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跨越时空,直抵人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学、音乐、影视等互联网阵地深度融合,实现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的和谐统一,为文化创新插上科技翅膀,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形态,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激荡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文化的发展要秉承包容开放的广阔胸怀,营造良好的文化交流环境,不仅要引进外来文化的精华,还应致力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通过文化的深度交流与相互借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我们应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让世界读懂中国,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传播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成果。同时,通过扎实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运用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纠正国际上对我国存在的误解,增进世界对我国的全面认识。在强化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着力凸显中国特色,打造蕴含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与文化精髓的知识架构与话语表达,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国发展的鲜明特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让东方文明大国的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宏伟愿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勇于开拓文化发展新思路,培育壮大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文化人才队伍,鼓励支持文化企业的创新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系湖北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