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教学中OBE理念与高校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

党琳静

版次:A03  2025年02月21日

在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发力点。OBE理念(成果导向理念)强调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过程,与课程思政所追求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高度契合。将二者融合开展教学改革,能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模式。《会计学原理》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承载着传授专业知识与塑造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双重使命,基于OBE理念对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明确目标任务锚定融合

高校教师在确定思政教育成果时应全面贯彻OBE理念。首先,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明确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要达成的思政教育成果。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方向,将思政目标分层细化。对于打算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培养其公正、严谨的职业态度,对于有意向进入企业财务部门的学生,着重强调其在企业内部协作中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思政目标。课程设计过程中,使思政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相契合。依据会计行业岗位需求与职业发展路径,梳理学生学完本课程应掌握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融入“诚信为本”的思政元素,要求学生深刻认识凭证能够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杜绝造假,培养会计职业道德。在讲解报表编制时,要引导学生树立宏观经济视野与社会责任意识,明白报表数据对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影响,彰显数据严谨、客观的价值取向。

挖掘切入点形成融合

第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融合。会计信息质量关乎企业乃至资本市场稳定。教师在讲解会计定义、职能时,可以关联到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点明会计是市场经济的“公正秤”,需秉持客观公正原则,如实计量、记录企业经济活动,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可靠信息,帮助其作出理性决策,凸显会计人员职业操守重要性。引入财务造假案例,剖析造假手段及危害,强调会计从业者应秉持“不做假账”的原则,强化学生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第二,法规纪律观念与会计法规教学融合。在阐述会计核算依据法规准则环节,深度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条文,结合企业因违反税收法规受到巨额罚款、会计人员因协助舞弊被吊销从业资格的实际案例,分析会计人员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警示学生严守法规底线,培养依法依规开展会计工作的纪律意识,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第三,团队协作素养与会计工作流程教学融合。会计工作贯穿企业各部门,账务处理需多部门协同提供资料。在讲解核算制造业成本时,生产部门提供产量、工时数据,采购部门报送原材料进价,财务部门据此核算成本,任何环节沟通不畅、配合不力都会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借此培养学生跨部门协作与沟通素养。第四,社会责任担当与会计职能教学融合。在讲解会计的职能时,除强调核算和监督职能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会计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企业如何在报表附注披露环保投入、员工福利改善、社区回馈等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企业非财务业绩,权衡经济与社会效益,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对于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改革促进融合

第一,革新案例教学法。摒弃纯专业案例,打造“专业+思政”复合型案例库。例如,选取一个成功的本土企业国际化案例,在分析其国际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同时,介绍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如何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展现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的同时,思考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道德责任和社会影响。第二,项目驱动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通过设计具有思政目标的项目任务,使项目驱动教学落地生根。例如,开展“小型企业财务健康诊断项目”,学生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财务指标,还要调查企业的纳税情况、员工福利、环保措施等方面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进,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的同时,强化思政教育。第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效赋能。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在线上教学平台前置思政教育,课前推送微视频,介绍古代会计记账智慧、现代会计科技前沿及蕴含其中的职业精神,发布一系列会计行业先辈的事迹视频,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在课程中借助会计仿真软件设置思政“关卡”,设置一些涉及道德困境的选项,例如,是否为了短期利润而采用不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政策。课后开辟线上互动论坛,开展思政主题讨论。

考核评价体系保障融合

首先,设定多元化考核指标。在考核学生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成果时,增加思政考核维度。思政考核可以从课堂表现(如参与思政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观点的正确性)、作业完成情况(如在作业中体现的职业道德思考)、项目成果(如项目报告中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还可以设置专门的思政考核环节,如撰写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进行会计法规知识竞赛等,全面评价学生在思政方面的学习成果,确保OBE理念下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其次,建立动态跟踪与反馈机制。为每位学生建立专属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其专业学习历程与思政成长轨迹。从课程伊始的学前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基础会计知识与既有思政观念,到日常课堂考勤、提问回答、作业表现,再到阶段性项目参与成果、考试成绩等全方位信息录入。教师定期查阅档案,精准定位学生专业薄弱环节与思政偏差点。最后,及时开展学生自评互评。项目任务结束后,学生首先自我评价在项目中的表现,反思自己是否按时完成任务、有无积极沟通解决问题、是否秉持诚信原则处理数据。之后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指出他人在团队协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师收集反馈信息,总结共性问题,针对性调整后续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思政学习情况,促进共同进步,保障OBE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效果。

〔本文系基金项目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会计学原理》为例”(项目编号:XJYB202424)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