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双招双引” 激活“发展引擎”

滁州日报记者 王太新

版次:A01  2025年02月21日

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跻身全国百强,近年来,滁州一路向前奔跑,成为近十年全国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被誉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匹“黑马”,在全国引起关注。

滁州迅速跃升的“秘诀”是什么?不久前,全市“新春第一会”总结答案:滁州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双招双引”!

近年来,滁州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拼经济的主抓手,紧盯产业形势,找准自身优势,打出“组合拳”,“双招双引”热潮在皖东大地加速涌动,一批批项目落地见效,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助推滁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去年,面对招商政策重大调整、招商形势重大转变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滁州市第一时间创新打法战法,全员上阵、全线出击、全面发力,招商引资工作迎难而上、逆势突围,招引规模实现新突破、项目质量实现新提升、建设实效实现新速度、招引模式实现新优化、营商氛围实现新跃升,延续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项目招引上,滁州市聚焦“8+3”新兴产业链,瞄准“高精尖”、紧盯“专新特”,推动各产业链招引落地一批“压舱石”“风向标”项目,加快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产业新格局。2024年,全市新引进制造业项目占项目总数的93.0%,其中光伏、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7.8%;新引进战新、专精特新等高质量项目占比71.2%。

招商模式方面,滁州市综合施策,打出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高位招商“组合拳”,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有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91支,基金总规模876亿元。市领导外出招商120多批次、拜访企业300多家;各地和市直两个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累计达1000余天,接洽项目近千个。第五批43个县干招商小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促成签约一大批亿元以上项目。

招商引资快马加鞭,招才引智“诚意满满”。滁州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构建星享、星创、星安、星游的“星连心”服务场景,并大力培养、团结、引领和成就人才,促使“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日趋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正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滁州市还把创优营商环境作为“双招双引”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动员全市上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高水平对接、高效率承接、高质量融入,不断提升“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建设,着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和主动,力求以“营商”之变实现“商赢”。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滁州市在全省率先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制定《滁州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总体方案》,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综合服务专区,统筹15个涉企服务部门进驻。同时,搭建线上“亭好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集成金融服务平台、数字人才平台等现有各类涉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近段时间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打出招商引资新攻势。市级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深入招商引资一线,找资源、谈项目、促发展。各地各部门也马不停蹄忙招商,一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洽谈中。

与此同时,项目落地工作也在加紧推进。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服务组,对省重点项目开展“全覆盖”式现场调研服务,积极协调项目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滁州市纳入2025年省重点项目清单中续建项目(包含AB两类)的复工项目数72个、复工率100%、人员到岗率100%,惠科电子纸显示模组整机项目、晶隆半导体外延材料产业化项目、海螺光伏产业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据悉,滁州市还将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打造功能完善的园区平台、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动能活跃的创新平台;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招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亲商敬才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健全体系化的工作机制、常态化的调度机制、科学化的评价机制,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快洽谈、快建设、快投产,以“双招双引”新成效奋力开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