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强化党建赋能,抓实各领域基层党建。创新构建“新新向淮”工作体系,分类建立快递、出租车(网约车)、外卖配送党支部。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加强国有企业专职党务人员队伍建设,推动354所中小学(含中职、幼儿园)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聚焦先锋引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打造“向日葵”党员教育品牌,培训党员5.1万人次。实施流动党员“暖流聚心”行动,流动党员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比例达98.7%,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推广。打造精品党员教育资源,10集系列微动漫《基层党务微课堂》入选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电视片重点选题计划。
着眼引才聚才,激活人才动能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一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着眼产才融合。聚焦加强制造业企业人才保障,从惠企政策、人才奖补、服务保障方面创新制定15条举措,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加强精准招引。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签署人才合作协议,多渠道招引各类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244人。在全省率先探索定向选调生招引新途径,创新通过直接面试考核等方式,引进23名“985”高校毕业生。
注重培育激励。实施“双创之星”培养计划,加大选拔支持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力度。落实长三角干部人才“1+4”合作协议,选派医疗、教育等系统高层次人才赴长三角跟班学习,联合培养各类人才近300名。
优化服务保障。完成人才工作机构改革,市县两级均成立人才工作局,打造上下贯通的人才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淮南市高层次人才“优才卡”发放工作,提供诊疗、绿色通道等10项服务,组织高层次人才赴外休假研修,营造爱才、敬才、惜才良好环境。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市组织系统将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以实干实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中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