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组言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砥砺奋进,实干笃行。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一体谋划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任务,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南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高举思想旗帜,深化凝心铸魂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组织领导干部参加专题研讨班,利用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平台专题网络课程,分类分级开展系统培训,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落实首要政治任务,实施重点培训计划。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建强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举办县干班、青干班等各类主体班。深入落实“百千万”专项计划,市县两级培训干部1.1万人次。开设“舜耕大讲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淮授课。
聚焦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1+3”实施方案,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2.7万次、交流研讨2.3万次、党支部书记上党课9800余场次,拍摄《追古思今启新程》等微党课微视频6部,反腐倡廉微电影《我叫张向前》被中央组织部中心资源库采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把严的标准树起来、严的规矩立起来。
抓实选育管用,激励担当作为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
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统筹做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持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树牢选人用人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及我省实施方案,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坚持“五个常态化”考察识别干部,对70名新任职干部开展任职回访。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加大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力度。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机制,分2批选派17名干部赴上海市闵行区跟班学习,推荐2名县级干部到奉贤区挂职锻炼。高质量举办年轻干部读书示范培训班,通过政治理论水平测试与面谈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储备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实施选调生“雏鹰计划”,招录定向选调生21名,精心指导开展选调生国情调研,我市1篇调研报告获全国一等奖、7篇获省级奖项。
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激励担当作为相统一。突出抓好“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结合市委巡察开展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采取“六方承诺制”压实工作责任,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一致率稳步提升。扎实推进基层考核事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改进优化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创新开展平时考核,深入雨雪冰冻、防汛救灾等斗争一线开展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持续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强基固本,厚植组织优势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基层。
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突出党建引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六项提升行动”,推动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稳步提升。完成第八批、第九批选派干部轮换,向186个村选派优秀干部515人,市委组织部等5家单位获评全省选派工作“先进单位”,12个选派工作队先进事迹被《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宣传推广。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上线“党建+信用”服务平台,开展乡风文明评议,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坚持党建领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聚力提升”五项行动,全市1458个网格实现“多格合一、一网统管”,探索打造“众智汇”党建引领议事协商品牌,试点推行党建引领综合执法进小区,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刊登。坚持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探索开展“乡编村用”,统筹拿出34个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供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在村(社区)工作大学生使用,推动资源力量下沉。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