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眩晕症的妙招分享

汪根莲

版次:A03  2025年02月13日

眩晕症即人体平衡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症状,常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或行走不稳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由于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当等原因,眩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对眩晕症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方法。

一、眩晕概述与中医认识

1.眩晕定义

眩晕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感受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出现旋转、倾倒或起伏等运动性错觉。这种错觉源于大脑对空间定位的错误解读,导致人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的映射发生扭曲。

2.眩晕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变部位的不同,眩晕主要可以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两大类。前庭系统性眩晕进一步细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分别涉及脑部和内耳等部位的功能障碍。

3.现代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发生与“风、火、痰、瘀、虚”等因素密切相关。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或肝阳上亢等体内失衡状态,被认为是引发眩晕的根本原因。

二、发病原因及机制探讨

1.发病原因

眩晕的成因复杂多样,既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贫血、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常见疾病,也涉及内耳疾病、药物中毒等其他因素。这些因素通过不同的生理途径影响身体平衡系统,最终导致眩晕。

2.机制探讨

眩晕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体系,主要是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特别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作为眩晕的主要诱因之一,其异常活动直接影响人体的平衡感知。

三、预防措施及调理建议

1.生活起居

(1)规律作息

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我们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意味着每晚至少需要7~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过度劳累则可能导致身体各系统的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2)环境舒适

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对于身心健康同样重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以确保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闷热的环境中,因为这样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感,甚至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3)姿势正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低头族,应定时活动颈部和肩部。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会导致颈椎负担过重,可能引发颈椎病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改变姿势,做一些颈部和肩部的伸展运动,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

2.饮食营养搭配原则

(1)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这些营养素提供了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支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作。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食物选择来获取这些营养素,如鱼、肉、豆类、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等。

(2)多吃蔬果

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我们应该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以确保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

(3)控制盐分

减少盐的摄入对于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和咸味零食,选择低盐或无盐的食品替代品。

(4)适量饮水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对于新陈代谢和废物排出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它参与身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如消化、循环和排泄等。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体重、活动量和气候条件来确定每天的饮水量,确保身体得到充足的水分补充。

四、锻炼运动处方制定

1.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通过进行有氧运动,我们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减肥和塑形。

2.颈部锻炼

针对颈部肌肉进行锻炼是非常重要的。颈部肌肉的疲劳和僵硬感可能会导致头痛、肩膀疼痛等问题。通过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和强化训练,我们可以缓解这些问题,提高颈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太极拳或瑜伽

太极拳和瑜伽是注重身心调节的运动形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并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这些运动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状。

4.量力而行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时,我们都应该注意量力而行。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教练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锻炼。

五、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1.减轻焦虑

眩晕症状常常伴随着恐惧和焦虑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不适感。通过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或心理咨询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焦虑的不合理思维模式。例如,患者可能因为担心眩晕发作而避免正常的日常活动,这种逃避行为反而增加了对眩晕的恐惧。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逐步面对这些恐惧,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担忧和焦虑,从而减轻对眩晕的恐惧感,提高生活质量。

2.提高信心

信心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心理资源。心理干预通过提供信息支持、鼓励积极思考和增强自我效能感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起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当患者了解到眩晕的成因、治疗方法和成功案例时,他们更有可能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症状并恢复正常生活。此外,通过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和庆祝每一个进步,心理干预能够逐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康复过程中。

3.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对于眩晕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例如,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或冥想等技巧,患者可以在睡前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减少入睡困难和夜醒的次数。同时,认知重构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关于睡眠的负面思维,如对失眠的过度担忧,从而减少因焦虑而导致的睡眠问题。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状,形成良性循环。

4.促进身心康复

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康复方案。药物治疗通常针对眩晕的生理原因,而心理干预则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两者的结合可以使患者在生理上得到缓解的同时,也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和强化。例如,当患者因为服药而感到身体上的改善时,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进一步增强坚持治疗的动力。

中医在防治眩晕方面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从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到中药、针灸的应用,再到食疗养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更能从根本上调整和优化体质,实现疾病的长期管理和预防。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