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聚共识 履职增合力 担当显作为

本报通讯员 余 江 本报记者 朱庆磊

版次:A01  2025年01月22日

2024年,大通区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聚焦协商主责主业,把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履行职能全过程,协商民主建设呈现新格局、迸发新活力、取得新成效。

搭平台,完善协商机制。区政协着力巩固和发展“1+2+4+N”协商议政格局,积极构建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常态化、制度化履职载体,2024年以来先后召开议政性常委会2次、专题协商会15次,开展专题调研21次、专项民主监督16次,政协协商平台载体更加丰富、作用更加彰显。持续深化提案办理协商,深入开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区政协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落实专委会分办工作机制,实行重点提案月督办通报、普通提案双月督办通报,全年73件提案得到有效办理,有力推动一批发展要事、民生实事、治理难事得到有效解决。深入落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开展“双月走访”活动,充分发挥了“联系一界、团结一片、引领一方”的重要作用。

创品牌,凸显协商特色。区政协聚力打造“一委一品”,统筹运用会议、视察、提案、调研、社情民意等,多平台、多形式开展协商议政活动52场次,全面激发专委会履职活力,发挥“基础”作用,写好“专门”文章。发挥界别优势,首次开展“界别活动月”,8个专委会和11个界别活动组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富有特色的协商调研活动15场次,形成履职成果12件,充分展现了委员履职风采,凝聚了界别履职的工作合力。深化基层协商,以委员工作室建设为抓手,依托乡镇(街道)政协工委履职平台,持续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了“板凳会”“小院议事”“思源议事厅”等特色品牌。2024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基层协商议事、普法宣传等各类“微协商”“微监督”“微视察”活动45场次,收集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意见建议800余条,实现基层协商既有“精度”,又有“温度”。

重实效,提升协商质量。区政协选题力求更准,紧扣党政中心工作、民生现实需求、改革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党政点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与大局合拍、与发展同频、与民心相符。调研力求更实,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方法,探索建立“1+N”调研模式,形成“主报告+子报告+委员专题发言”综合调研成果,使调研更加全面、真实、精准。建言力求更精,坚持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意见建议力求说得准、说得实、说得透,还要办得到、能办好、有成效。机制力求更灵,完善成果转化和跟踪督办机制,及时将协商调研成果转化为提案、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式落实。2024年以来先后报送调研报告17篇,微建议、送阅件20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