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斐
《不被大风吹倒》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新出版的一本散文集。这本书的开篇就写道:“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由此,点出了书名的意义所在。
书中第一篇文章《不被大风吹倒》,是莫言写给年轻朋友的一封信。信中回答了某位年轻朋友向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遇到人生中的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莫言通过他小时候的一次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儿时的莫言在跟爷爷割草回来的路上,遇到一阵特别大的风。只见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使尽全身力气与大风对抗着,“未能前进一步,但也没有后退半步”。莫言用爷爷“与狂风对峙”的姿态告诉年轻人,越是艰难时刻,越要“挺直腰杆,不被大风吹倒”。
实际上,莫言所说的“大风”,不光指自然界的风,还代表着人生中的各种局限、瓶颈与困境。
莫言在书中提到了自己二十几岁时的低谷期。在那个阶段,他发现理想实现的路径其实很窄,希望也十分渺茫。但青年时代的莫言始终不放弃,抱着“想办法走出去,了解更多信息,学习更多知识”的信念,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最终,他的才华得以施展,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属1990年莫言遇到创作瓶颈期的那一段描述了。当时的莫言,已经写出了《红高粱》《透明的胡萝卜》《天堂蒜薹之歌》等优秀小说,但是,他突然觉得自己不会写作了。这对于一位专业作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于是,莫言回到了家乡高密,整天在葵花地里转来转去,反复思考,寻找出口。最终,他想到了一个重获写作自信的方法——写小文章。于是,莫言开始写一些短小的文章,内容都与他的童年有关,有亲身经历、奇闻逸事,还有听老人们讲的神魔鬼怪故事。这一番写作历程,使得莫言重拾了写作的信心与勇气。
莫言用极为坦率的语言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大作家,也会遇到瓶颈期。而莫言的做法,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不灰心,不沮丧”,用一种“迎风挺立”的姿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在失意时“不变形”固然值得称颂,而得意之时的“不忘形”,也非常难能可贵。
十几年前,莫言获得诺奖后得到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好的、不好的评价纷至沓来。对于这些纷扰,莫言的态度是“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如何做到“八风不动”?莫言在书中讲了两个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的秘诀:一是不忘根本;二是坚持原则。
“不忘根本”就是牢记自己从哪里来,始终不忘记自己“农村的、平凡的、普通人的出生”;“坚持原则”就是在内心形成自己对事物成熟、稳定的看法,无论别人说什么,都能按照内心深处所认定的正确的原则来做事。做到这两点,纵使“迎风而立”,也能既不被诋毁吹倒,更不会被盛名吹倒!
在这部散文集里,不光有着莫言对青年们循循善诱的建议,还收录了他笔下的童年故事、与别的作家之间的逸事,以及他自己的一些文学创作观。莫言用如此坦诚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使我们这些对他充满好奇的读者有幸一窥究竟。
《不被大风吹倒》这本书里所呈现的,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一个平和友善的老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我们如何在困境中挺直腰杆,对抗疾风。书中语句睿智通达,且不乏幽默风趣,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时有触动,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