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 长 张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复杂严峻形势和转型发展艰巨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六个新突破”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五大攻坚行动”,奋发进取、争先创优,美好淮南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是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得到新巩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5%。规上制造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等9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争取“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项目资金46.2亿元,居全省第8位、皖北第2位。洛河电厂四期、怀凤高速等261个重大项目开工,泰来电机、科博达产业基地等204个重大项目竣工,竣工数创历史新高。先后入选国家“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国家城中村改造支持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支持城市、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实现整体跃升,淮南高新区获省通报表扬,淮南经开区、寿县经开区获评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潘集经开区(煤化工园区)入选全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获批筹建省级开发区。淮河能源集团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安徽理工大学首次获批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组。淮南师范学院入选省新一轮硕士学位建设授予单位。淮南联合大学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
二是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战新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创历史新高,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87家、增幅居全省第3位。成功举办第三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新能源“双招双引”推介会等60余场省级以上重要活动在淮举办。新引进全球百强、全国百强等知名企业16家,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增速居全省首位。5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名单。汽车制造业、光储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70%,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5%、12.5%。金融机构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贷款分别增长11%、28%、11%,绿色贷款增速居全省首位,直接融资规模居全省第3位。新增北交所上市过会企业、上市辅导备案企业各1家。蔚来整车二期、雅虎汽车座椅等129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开工,开沃新能源专用车、中环三期等189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圣龙汽车零部件、航天锂电生产基地等152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竣工。入选全国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各1个,新增国家级5G工厂4家、居全省第2位。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淮南经开区入选国家数字智慧园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7家,1家企业获批省首批“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速、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速、发明专利授权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3位、第2位,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4家、“三首”产品15个,获批国家标准创新型企业7家。“安理智谷”启动建设,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达70家。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非煤露天矿山安全智能开采部级重点实验室、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成功获批,淮南经济技术中专学校、淮南工匠学院顺利组建。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17个。
三是城市更新焕发新活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20个专项规划完成编制,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治理导则出台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有效。山南新区功能配套加快完善、活力明显提升,安理大一附院(市一院)南区、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南区等37个项目建成投用,爱琴海商业综合体、万洋科技城等46个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和人口加速集聚。城市消费场景提档升级,春申里商业街、寿县恒太城、凤台环球港等“火爆”开业,新引进首店30余家,新认定安徽老字号企业11家。老城区环境品质不断改善,北赵店一期等12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交房,前锋、淮化等10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群众7万余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8个,打通城市“断头路”21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012个、街头游园21个、城市绿道36公里,建成省级以上示范性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35个。更新改造地下管网306公里,消除城区易涝点19处。群众期盼已久的淮南淮河大桥、十涧湖东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中兴路下穿、凤毛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合周高速、淮桐高速、淮扬高速、淮南国际物流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频频“出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入选国内十大考古发现、创造了我国考古史上多项第一,淮南获评中国“二十四节气之城”,入选全国小长假最热门城市。
四是乡村振兴呈现新进展。建成高标准农田29.5万亩,粮食总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农业生产“大托管”持续深化,创新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证照工作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寿县、凤台县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居全省第7位。“淮畔良品”知名度大幅提升,淮南牛肉汤产业快速发展,马店糯米等3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83个、总数居全省第4位。毛集实验区获评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淮品进沪入肥取得新突破,闵行·淮南农产品供应链基地开业,潘集酥瓜、寿县白鹅入选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建成28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八公山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