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 在政协第十六届淮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一
(一)紧扣产业转型,在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上集思广益。围绕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民营经济等方面提出提案62件。关于打造寿县(新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建议,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责任清单(2024-2027)》出台,合淮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及3个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蔚来汽车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煤系固废高值化利用等建议被《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吸纳。关于创新民营企业项目融资担保措施等建议,有力支持了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科技型小微制造企业的发展。关于新兴产业招大引强等建议,推动建成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新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关于构建“产教融合”协同体系等建议,促进了新兴产业相关中职专业点和产业教授岗位的设立。
(二)紧扣城市更新,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建言献策。围绕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造提升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提案44件。关于建设淮南九龙岗煤矿遗址公园、大通区工业旅游走廊等建议被相关部门列入九龙岗历史地段及周边整体提升项目建议书中。关于改善道路交通照明和增设便民充电设施等建议,推动部分道路照明项目列入政府投资性计划,主城区路灯节能及智慧化管控升级改造工作有序开展,新增停车位28251个、充电接口17646个。关于提升体育健身环境的建议,促成新建健身步道15.4公里、口袋体育公园5处,维修升级改造健身点87个。
(三)紧扣乡村振兴,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汇智聚力。围绕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化农旅融合、培养农业人才和回收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方面提出提案22件。关于发挥乡村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等建议,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基金设立。关于“打造千亿级淮南牛肉汤产业”的建议在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牛肉汤预制菜工作受到张曙光副省长点名表扬。发展乡村“采摘+旅游”、重点支持乡村旅游促进文旅消费等建议,市级层面设立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00万元,对相关项目、品牌建设等实行奖补。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推动了体验购物、中央厨房和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业态和产品的开发。加强农业人才培养等建议推动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新组建1个科研平台、6个专家服务基地,1个省级科技特派团和2个市级科技特派团,对接服务全市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6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部门采纳绿色环保方面的建议,布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263个,寿县获省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查激励。
(四)紧扣生态修复,在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上出谋划策。围绕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厨余垃圾利用率、改进农村污水治理方式等方面提出提案11件。加大乡村黑臭水体治理等提案被相关部门充分吸收采纳,推动制定《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关于严格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提案,为市城管部门出台《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提供了有力支持,垃圾分类全国评估排名晋级二档“成绩较好”序列,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关于厨余垃圾综合利用的提案,市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厨余垃圾“油、渣、水”全量资源化综合利用,相关项目获省级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立项。关于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提案,推动完成3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工作。
(五)紧扣社会治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用情。围绕化解邻里纠纷矛盾、小区物业管理、交通安全、教育资源均衡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夜间经济等方面提出提案104件。针对推深做实人民调解工作等建议,市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信息数据集中归集等机制,打造“老娘舅”“谢大姐”“银龄工作室”等调解品牌。针对电动三四轮车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市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强化电动三四轮车全链条管理。有关建立优质教育集团的建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淮师附小、实验中学、洞山中学等教育集团。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建议,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和失能老人帮扶行动试点,建成3家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满足周边老人助餐助浴、康复护理、事务代办等养老需求。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回应委员们对发展夜间经济的呼声,探索出“流动摊点固定化、固定摊点规范化、规范摊点精品化”管理服务模式。
二
(一)以市委书记督办为引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继续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开展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活动。召集市营商办、财政局、公管局等部门座谈讨论,聚焦短板弱项提出“问题与建议清单”,向各民主党派和相关委员定向征集系列提案;市委召开启动会,部署安排提案办理工作。蔡宜骅主席率队前往市财政局,详细了解提案办理进展情况,提出督办意见;分管副主席分别牵头各调研督办组,通过现场调研、召开协调会,明确办理路径和落实措施。对照“问题与建议清单”,开展“跟进式”督办,督促进度较慢的责任单位加快办理。在任泽锋书记等市领导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相关部门和县区共同努力,办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全省排名、营商环境重点指标排名和“获得金融服务”“招标投标”“企业开办注销”“获得电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指标均实现全省争先进位。
(二)以党政领导督办为契机,不断完善督办格局。推进市党政领导、市政协领导联合督办重点提案工作常态化,遴选“建设市新能源汽车商业综合体”等7件重点提案,专门制定督办工作方案,及时动员部署。市领导带队,专委会全程参与,召开推进会、协商会,开展督办督查、座谈协商、民主监督活动,推动提案办理取得实效。张志强市长、蔡宜骅主席联合督办的《关于建设市新能源汽车商业综合体的提案》,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人口集聚、消费能力等方面因素,拟在高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商业综合体,谋划建设集整车展贸、汽车生活、交付中心、售后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汽车生活空间。张劲松常务副市长、陈永多副主席联合督办《关于促进孤堆回族乡乡村振兴的提案》,争取到市级110万元专项支持,孤堆回族乡农事服务中心、粮食收储项目基本建成。
(三)以提案“三个质量”为抓手,强化提升履职质效。一是做好量与质关系的引导。坚持提案“重质量不重数量”导向,开展“提案撰写月”活动,倡导委员每年集中精力提出一件高质量提案,做到一事一案、简明扼要,切实增强提案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发挥优秀提案的带动作用。推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市政协各专委会将协商议政成果转化为集体提案,引导界别活动组对委员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协商研究,整合提炼为集体提案,2024年共形成集体提案55件。兼顾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评选9件优秀提案。三是深化协商督办。市政府办针对“表示谅解”的提案,市政协提案委针对“不满意”的提案,采取联合督办的方式开展“回头看”,推动承办单位落实面商、调研等各环节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提案者、承办单位有效沟通协商机制。四是做好服务与宣传工作。积极搭建委员知情明政平台,运用政协大讲堂、情况通报会、政协网络书院等形式,帮助委员直观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情况,为下一步积极建言做好准备。
(四)以完善工作制度为保障,持续健全运行体系。将修订《提案工作条例》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提案办理考核办法》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着重对市委书记领衔督办和市党政领导、市政协领导联合督办重点提案经验做法加以固化,细化重点提案产生、督办工作规程和标准,完善提案办理工作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新修订的“一条例两办法”连同已出台的《提案审查工作细则》《提案办理协商办法》《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共同构建了“1+5”制度框架体系,优化提升了提案提、立、办、督、评等环节流程。
三
(一)政治引领,进一步服务中心大局。深刻把握提案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落实到提案工作的各方面,确保提案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引导政协委员和参加单位及时全面了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提案就跟进到哪里,智慧和力量就凝聚到哪里。
(二)狠抓源头,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一是加大重点提案策划征集力度。落实《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由市政协分管领导牵头,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参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策划打磨一批情况清楚、分析准确、建议可行的高质量提案,作为重点提案报市党政领导督办。二是提高集体提案比重。将上年度重点民主协商和专项民主监督、专题调研的成果,按照“切口小、建议实、操作性强”的要求,及时转化成集体提案;落实《关于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督促各界别紧密结合履职工作,每年提出1-2件集体提案,进一步优化提案结构。三是提升委员提案质量。组织委员参加学习培训、政协大讲堂、政协网络书院,深度参与重点民主协商、视察监督和专题调研等履职活动,帮助委员了解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重要建议及时转化成提案;编写《优秀提案选编》等辅导材料供委员学习参考。
(三)加强协商,进一步强化督办成效。强化提案工作全程协商机制,对照营商环境目标任务,聚焦涉企服务事项中的短板弱项,点单交办“问题与建议清单”,开展高规格办理协商,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放大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品牌效应。坚持并完善市党政领导、市政协领导联合督办重点提案机制,党政领导牵头开展专题调研,定期听取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汇报,推动重点提案建议有效落实。
(四)优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对标对表全国政协、省政协新部署、新要求,学习借鉴兄弟市政协先进经验,加强提案委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推进提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新技术赋能提案工作,对“智慧政协”提案板块优化升级,基本实现提案从提到评全环节网络化运行。深化优秀提案评选表彰机制,强化提案工作宣传,讲好提案故事,扩大社会影响,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