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提升就业质效路径探究

贾媛媛

版次:A03  2025年01月10日

在思政教育稳步推进和保就业、稳就业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和就业教育指导,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就业需求等,多措并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工作,从而实现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愿景。其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引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影响与感染学生的重要作用。以辅导员思政育人为核心,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网络化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端正认知态度,培养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全面深化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交融共生,构筑高校育人立体平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需进一步挖掘主题班会、就业指导课程、校园活动及线上平台的潜力,将思政教育元素以更加系统、深入且创新的方式融入就业指导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独特的思政育人模式。例如,可策划以“职业规划与就业导航”为主题的高端讲座,邀请行业领军人物、杰出校友、社会名人等嘉宾,通过深度分享职场经验、剖析行业前沿趋势、解读国家政策导向,多维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我价值与职业定位的契合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聚焦于国家亟须的关键领域及紧缺岗位,如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及创新精神。此外,辅导员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需求,引入专业心理咨询与职业规划团队,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为高校就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度融合及共生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积极拓展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拓宽学生就业视野。在教育引导方面,辅导员需深入学生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精准把握学生关心的就业热点、难点问题及职业发展需求,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开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辅导员可组织学生参与跨领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特别是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如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联合研发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职场文化、锤炼专业技能。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工匠精神等进行立体化教育呈现,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同时,辅导员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行业论坛、职业规划工作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的渠道,引导学生拓宽就业视野,敢于尝试、勇于挑战,进而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与满意度,在内容形式层面实现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增强网络思政的引领力与互动性,打造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新生态与育人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应抢占网络思政先机,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进一步通过开设线上思政课堂、就业指导微课等方式,推进思政教育网络互动。可利用线上就业指导专栏,定期发布就业政策解读、招聘信息速递、职业规划指南等内容,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学生的浏览记录、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就业服务,如智能推荐就业岗位、定制职业规划方案等。此外,辅导员还要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直播平台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就业心得,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辅导员需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引导网络舆论,确保网络思政的正确方向与良好氛围。还应通过网络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就业需求,提供线上线下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如职业规划咨询、就业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技术理念层面实现网络思政与就业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为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与就业能力开辟新途径。

深化协同育人与教育联动的机制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育人新体系与协同发展模式。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推动协同育人与教育联动的深入实施,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如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形成就业育人的强大合力与良好生态。可与专业教师紧密协作,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之中,通过课程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要积极构建校外合作网络,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与就业岗位,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等方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辅导员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应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协调各方资源,共同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如就业指导、创业扶持、职业规划等。同时,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就业育人经验,不断提升高校就业育人水平,在机制模式层面实现协同育人与教育联动的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系基金项目人文社科专项+高职院校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fy22-3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