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医保钱包”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版次:02  2025年01月08日

本报讯 我市医保部门积极探索,统筹各方力量,大力推进“医保钱包”的测试应用,并于近日获得国家医保局“医保钱包”试点工作进展成效突出单位。

组织领导有力,部署“一张网”。一方面,建立高效协调机制。为确保“医保钱包”项目顺利推进,成立专门测试小组,统筹本地财政部门、银行,设立“医保钱包”对公账户,调配子账簿。通过与省级医保部门密切沟通协作,形成省市共管的高效协调机制。遇到问题及时通过电话会议、测试群沟通处理,实现了上下联动、信息共享,为“医保钱包”的部署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另一方面,严格把控业务测试。业务测试是“医保钱包”上线前的关键环节。组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各定点服务机构,按照预定的测试方案,对“医保钱包”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测试。从钱包开立、共济账户转账、“医保钱包”消费到退费等各个业务流程,均进行多轮次、不同场景下的测试,同时,联系四川、江苏两省完成跨省转账业务测试,累计发现并解决问题10余个。同时,在测试过程中注重收集测试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医保钱包”正式上线后能够稳定运行。

经办流程给力,打造“软服务”。根据国家医保大数据中心《关于开展医保钱包试点工作的通知》《医保钱包关键试点内容》及《医保钱包技术方案》,安徽省医保局制定了《钱包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医保钱包”的设计模式和经办流程等内容,在两定机构发起结算时,校验电子凭证、校验人员基本信息,医保业务系统计算个人的支付金额之后,优先使用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余额不足则通过钱包进行支付,便利参保群众的个账资金共济使用。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医保钱包”的资金管理、使用范围、结算流程等经办细则,为“医保钱包”的广泛应用筑牢基础。积极探索“医保钱包”参保缴费支付流程,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协商,助力“医保钱包”应用更加便民。截至2024年12月,已有605人完成“医保钱包”开立,“医保钱包”的累计转账金额达7548.76元。

便民举措助力,布局“谋长远”。共济范围由原来的“配偶、父母、子女”拓展至包含“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内的8种近亲属关系。同时,通过在本地部署分布式账本库,实现“医保钱包”的对账清分,进一步实现了与江苏、河北等9个省份的31个地区的跨省共济。省外就医的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医保钱包”进行实时的转账到账,进行就医购药的费用结算,实实在在提高了就医便利性,增强了医保个人账户“沉睡”资金的使用灵活性,为小“共济”托底大民生筑牢技术基础。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倪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