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质量完成农田林网三年行动计划

版次:02  2025年01月08日

本报讯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以道路两侧及重要河流两岸为重点区域,我市采取缺失防护林带恢复新建、退化防护林带修复改造等措施,通过三年努力,全市已建成高质量农田林网示范片60个,新建和修复完善农田林网1187.6公里,高质量超额完成了农田林网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

我市注重宣传发动,提前将年度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乡镇,在造林关键季节,召开全市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现场推进会,广泛宣传发动,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持续掀起造林绿化热潮,助推了农田林网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我市注重科学规划,选择中山杉、无絮杨等适生范围广、抗逆性强、生态效益稳定、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乡土树种,改变了当前农田林网树种单一的现状。在主要道路及河流两侧栽植高大、速生的乔木,形成农田林网的基干林带,构建起农田林网的大框架。在田间地块的路、沟、渠旁适当栽植小乔木,实行乔灌结合,提高了林网的综合防护效能。我市注重项目带动,将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与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按效益考核,把农田林网建设纳入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我市注重示范引领,在凤台县古店乡开展中山杉高标准农田林网试点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工程化运作,栽植中山杉1.6万株,庇护面积达1万亩。在桂集镇大王村开展高质量农田林网示范片建设,全村14条生产路和沟渠上栽植优良品种中山杉1.2万株,庇护农田5000亩,并落实产权,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市注重科技赋能,大力推广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加强对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的培训,科学造林,推广中山杉等林木良种,强化重要节点苗木管护,苗木成活率显著提升,林相整齐,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亮丽风景。我市注重政策激励,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投入、群众参与的农田林网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2022年以来,省市财政累计投入农田林网建设资金1300余万元。凤台县森林苗圃利用种苗资源、技术管理等优势,参与该县农田林网示范县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苏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