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完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制度,切实保障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国有企业纪委监督机制建设目标
(一)提高监督效率
国有企业纪委在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高效的信息化处理平台。在监督工作中依托智能化、自动化将信息快速收集、分析和反馈,从而缩短监督周期,提高监督工作的时效性。在保证监督资源充分利用、最大限度提高监督效率的同时,还应优化监管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
(二)增强监督精度
精准监督要求纪委在监督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问题,定位风险点,避免“一刀切”“大而化之”的监督办法,在监督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对企业经营数据、财务状况等重点信息的深入分析,结合实地调研走访,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实际状况,发现潜在问题和潜在风险,为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形成监督合力
建立信息共享、协同监督机制,确保国有企业各部门在监督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纪委要加强与企业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构建覆盖全面、不留死角的监管网络。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实现监督工作无缝衔接、高效协同,为国有企业良性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国有企业纪委监督机制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监督效能
国有企业纪委在搭建智慧监督平台时,要把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起来,提升监督效能。可以通过以下要点具体落实:一是将公职人员的个人信息、工作记录、财务状况等重点数据通过高效的资料采集手段整合起来。平台数据库将存储这些数据,为后续分析监控打好基础。二是将资料整理作为重点步骤,保证资料的质量及一致性。通过制订严格的资料标准及质控流程,保证各项资料的准确性及可比性,做到有据可依。三是在资料分析方面依托智慧监督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关联分析。通过对平台海量数据的处理,揭示数据间的潜在联系与走向,使平台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对异常交易、高风险行为等进行识别,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有价值线索。
(二)推动协同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把党内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法律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是打破传统监督模式中的藩篱、形成“大监督”工作体系的核心。这不仅要求国有企业纪委发挥牵头作用,更需要审计、财务、法务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国有企业纪委为整合各类监督力量,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间信息传递和共享及时准确,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二是建立健全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的协作配合机制,保证监督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三是根据监督工作需要,对人员、经费、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提高监管效能和监管质量。国有企业纪委也应在推行协同监督的过程中,注意群众监督作用的发挥。通过建立举报渠道和群众满意度调查来形成监督合力,把群众监督列入“大监督”工作体系当中,积极听取群众建议。
(三)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保障
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建立党内监督制度过程中,首先要弄清监督职责是什么,不能有丝毫松懈,不能顾此失彼。国有企业纪委要对各级党组织在党内监督中承担的主体责任和党员在自我监督中的特定职责,制定详细的监督责任清单,通过制度化形式保证党内监督工作有效开展。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保障,既要把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自律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又要把普通党员的日常管理监督作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把监督重点放在党员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履行上来,做好民主评议,使党内监督无死角、不走过场,确保监督工作的严肃有效。要切实把各项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贯彻落实检查考核机制,杜绝不抓落实、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建立完善监督体制的首要任务是健全纪检监察体系建设。国有企业纪委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纪检监察制度体系。这一体系要涵盖监督职责、监督程序、监督方式、监督结果的运用等诸多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国有企业纪委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以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资金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专项监督制度,明确监督要点、监督频次、监督方式。同时,在确保纪检监察人员对制度要求准确理解和有效落实、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可以建立健全制度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巡视、考核纪检监察体制的贯彻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对有违制度的行为要及时整改。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能力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求具备全面和交叉能力。对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要侧重于具有较强法律、财务及审计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他们能较好地认识及把握企业运营模式及风险点,从而开展较为有效的监督。在队伍建设进程中,还应重视加强培训工作,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都要通过经常性组织业务知识培训、个案分析及模拟演习活动来加以提高。同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为统领,引导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永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还应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对在监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及集体,通过设立奖励基金、表彰先进的办法予以褒奖,对不作为甚至违纪行为人严肃处理,保证纪检监察队伍的纯净性。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这不仅是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营造国有企业良好发展氛围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纪委监委驻山西焦煤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