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的关键力量,承担着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重要职责。国有企业党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面临着许多新要求。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国有企业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长效机制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建立国有企业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是科学性原则。要求在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紧密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按照党的理论要求,保证教育管理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原则还强调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注重现代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运用,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二)针对性原则
国有企业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有的放矢。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方案,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特点、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针对性原则还要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解决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三)实效性原则
国有企业党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长效机制建设以实效原则为核心。要在保证党员素质的提高和党组织凝聚力的提升方面,注意教育管理过程的实际效果。实效性原则强调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注意解决党员存在的问题,促进党员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还要促进党员在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的同时,把教育管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二、长效机制构建内容
(一)建立教育培训体系
第一,分层分类培训。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岗位性质的党员,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例如:对新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企业文化教育;对中层管理人员加强领导能力、管理技能培训;对离退休党员开展关爱服务活动、传承荣誉活动。
第二,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党组织活力,关键是要拓展培训内容。通过增加市场经济知识、优化企业管理理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培育党员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创新教育方法。为提高党员教育培训效果,要主动探讨个案教学、交互式论述、现场仿真实操等授课方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讲授,使教育培训的实践性、感染性更强,有效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网上学习平台,为党员提供更加方便灵活的学习途径,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二)建立作用发挥机制
第一,选拔优秀党员。建立作用发挥机制的首要环节是在国有企业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党性修养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党员,通过定期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进行挖掘、表彰。这些优秀党员既是党组织的主心骨,又是广大党员学习的表率。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能够激励其他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之中。同时,评选优秀党员对激发党员荣誉感、归属感,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也有重要意义。
第二,搭建活动平台。要积极为国有企业党支部党员创造表现才干、服务群众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队、创新工作室、党员示范岗,促进党员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等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这些活动也搭建起了增进党员与群众相互信任、促进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和桥梁,有利于促进党员交流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
(三)建立管理监督机制
第一,加强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管理是保证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在国有企业党支部有效运转的基础。日常管理的内容很多,既有组织生活方面的,也有学习教育方面的,既有思想动态方面的,也有工作实绩方面的。通过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等党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党员行为得到规范,纪律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督促指导,对党员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确保党员队伍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始终保持良好形象。
第二,完善考核机制。健全考评机制是评价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检测方法。考核评价体系应当涉及党员的学习、工作、党性修养以及群众满意度等诸多方面,形成综合性、客观性、公正性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党员各方面情况进行经常性考核,能够及时了解情况、找出问题和不足,从而为以后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
(四)建立队伍纯洁机制
第一,严格入党标准。确保每个新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群众基础好,是建立队伍纯洁性机制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坚持全面检查、严格把关,从源头上确保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好发展的“入口关”。具体地说,就是对入党条件进行细化,明确党员应具备的政治觉悟、品德修养、工作能力等具体要求。严格入党程序,做到每个环节都符合党章规定,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第二,建立退出机制。在党员管理工作中,坚持“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党员退出机制,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丧失党性、不履行党员义务、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和规定的党员,根据党章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直至开除党籍。同时,注意做好不合格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知错就改,为重新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
构建国有企业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齐心协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切实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为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作者单位系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生活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