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发挥金岭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和华仁老年公寓失能老人帮扶行动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新建运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6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老年协会、社工组织的作用,探索“1(农村敬老院)+N(农村幸福院)”和养老积分互助模式,建设农村幸福院(村级养老服务站)42个,开展互助养老服务2万余人次。提升质量,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全市171家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32家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3家机构被评定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落实医养结合试点,引导东方医院集团发展养老服务,协调推进寿县窑口镇养老服务中心、田家庵区老年公寓深度医养结合,促进引领全市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发展。
坚持要素保障,着力构建多方参与、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
我市做“实”重大项目,投资1.2亿元的市级老年公寓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运营,总投资7000余万元的淮南东方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建成并即将投用,总投资7500万元的寿县养老服务中心即将完工,争取1亿元专项债建设的凤台县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做“深”区域合作,与上海闵行区共同开设长三角养老机构院长研修班,与闵行区共建淮南·闵行异地康养基地4家。依托八公山、舜耕山、淮河等自然资源和楚汉文化资源,探索发展旅居和异地康养,建成长三角康养基地3家;精选淮南市旅居康养线路2条,吸引外地老人来淮养老。做“强”人才队伍,依托淮南联合大学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遴选市级老年公寓等4家养老机构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召开“政校行企”交流会,引导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人才培训,满足机构“点单式”用工需求。
坚持多位一体,着力构建统筹联动、高效规范的监管体系
我市做到监管对象全覆盖,依托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打造形成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张网”;对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备案、运营服务、场所安全、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等6大类重点监管事项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确保全面覆盖,到底到边。监管流程全闭环,落实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安“(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房屋安全)养老机构安全预防管理体系,联合消防、住建等部门开展检查,2024年市级共开展各类检查200余次。监管结果全公开,将开展行政检查、作出行政处罚、实施联合惩戒、纳入违法失信等涉及养老机构数量、名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等情况依法及时在市民政局官网公开,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着力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监管环境。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进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医康养一体化、城乡服务一体化、要素保障一体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格局,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加方便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