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分化为互相联系的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两大场景。在“人人面前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的网络场域中,网络舆论场持续分化,边界模糊、难以约束的多中心化信息来源持续冲击着主流舆论,让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存在着“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等问题。如若不能有效治理,各种虚假信息会不断生成、快速传播,而普通网民在虚假信息面前鉴别能力不强,容易被“带节奏”。由此可见,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是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这一形势的变化也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网络社会中继续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在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网络群众路线主要解答了在网络空间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即如何通过网络手段在新时代走好群众路线的问题,如何通过网络手段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网络群众路线在网络社会层面的核心内容是为了网民群众、依靠网民群众。其中,为了网民群众回答的是“为了谁”的问题,依靠网民群众回答的是“依靠谁”的问题。在网络社会治理中,党要把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民自称为“草根”,网络就是一个“草野”,强交互性的网络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倾听“草根”声音、解决“草根”问题的全新方式。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宏大世界,人人都是信息源,都有宽广的发声空间。一方面,网民群众作为网络社会中制造、传播各种信息的主体,是决定网络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网民中也蕴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者,他们关注时政,于网络上发声,进而提出有效建议。因此,在网络社会中,需要紧紧依靠网民群众,充分调动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激发网民群众传播正能量、参与网络空间净化的热情,虚心听取网民群众建设性的意见,持续改进党的网络工作作风,争取取得网络社会工作的不断胜利。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网络与现实具有交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民意源于现实问题,“通过网络手段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网络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我们党作出重大决定之前,都会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进行分析和综合,最终体现在党的重大决策中,这是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工作方法,也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传统方式中,意见征集一般通过座谈、邮寄等方式进行,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QQ等实时通讯工具的发展为我们征求群众意见提供了便利的新渠道。网络交流和信息传播具有即时、快捷、交互性强等特点,利用网络征询群众意见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网民大多是普通群众,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虚心接受网民的正确意见,又要有宽容心态。“从网民群众中来”,不仅仅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利用网络征询群众意见,还包括经常上网看看,要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通过网上信箱、线上接访、热线电话等多方式、多渠道收集好看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释放网民活力,将“生命线”延续至网络,将“政治优势”延伸扩展至虚拟空间。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必须持续净化网络信息。信息传播是网络的基本功能。对于网络信息传播,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想通过网络手段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要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好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络传播,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进而为群众所掌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网络社会的发展已经使网络大大超越了单纯的信息传播功能,它可以营造特定氛围、生成特定舆论,进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网络生态。网络生态作为一种虚拟生态,它的形成意味着网络社会已经具备了独立演进和分裂嬗变的能力,具有信息解构、重构和建构的可能,这也表明网络兼具了渠道和变量的双重属性。因而,通过网络手段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还要求在党的正确主张传播过程中,持续净化网络生态,对网络信息进行把关,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防止正确主张歪曲变形,从而形成改造观念、凝聚共识的强大力量,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网络社会具有全新的社会结构、话语体系和组织特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应当更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不是空中楼阁,它根植于现实之中,并不断与现实互相影响。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持续净化网络信息,凝聚起最大的社会共识,从而画出网络与现实的最美“同心圆”。(作者单位系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