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味道打底的不过是酸甜咸苦辣,在这五味基础上让苦和甜相加,咸和甜相叠,酸和辣相融,再加上煎炸烹炖蒸煮焖熥烧的做饭手法,延伸出无数让人或平常易接受的味道,或奇特美妙的享受,让品味亦如探险一般,惊奇连连,叹声阵阵。
但无论奇巧出新的味道,都不能日日尝,顿顿品,久了会厌。日常美味还是以老五味为主。于我来说,日常味道以清淡为主,不喜高脂肥油,香浓而腻,对那些汤汤水水,热热乎乎之食心爱之极,只觉得它们入口安逸入腹妥帖。
以前我家卖菜的时候,顾客挑剩下的冬瓜,随手洗净切片,入锅炖煮,片刻入虾仁同煮,至虾香溢出,瓜片淡如璞玉时,加少许盐、味精、香油,盛入白瓷碗里,上置少许芫荽末,白玉生香,青云其上,色莫不美矣。让人想到一句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汤入口,只觉清气荡漾,香氛缭绕,鲜香而淡隽。久之,这道汤就成了我家的日常之味,简便、轻快,色香味俱全,夏可去暑,冬可暖腹,乐哉乐哉。
小米汤是我家常做的,若觉得小米单调,加入青豆、黑豆、红豆、花生米诸如此类豆类,五色相杂,色彩明快,亦如沸锅里织就一段锦绣,大肆抒写日常山河;抑或切几块老南瓜,让黄和黄交织,醇厚甘净;抑或加入几块山药块,让纯白之玉浮游在滚滚黄河之中,岂不快哉。
现萝卜正便宜,大量地买了,也不花费多少钱。于是,我家就开启了萝卜宴,煮萝卜,炖萝卜,炸萝卜丸子,做萝卜饺子……日前,母亲做了个萝卜卷,金黄、精巧,香醇可口。把青萝卜切丝,加盐去水,加入葱末和炒好的鸡蛋,用盐、味精、蚝油、香油调拌均匀。和好的面,像擀面条一样擀成薄薄的一张,把萝卜馅儿放上去,摊匀,从边儿卷起来,切段。入热油锅煎,片刻,倒入稀面水儿,盖锅盖。透过玻璃锅盖,看到那一个个萝卜卷在面水儿里激烈地抖动着,发出嗤嗤嗤嗤的声音。当面水儿收干,再煎片刻,即成。萝卜卷一面浑如蜡浸,一面金黄,被面水儿织就的冰丝花纹托着,宛如坐在云端一般晶莹端庄。香气已然盈满口鼻,让人迫不及待要下箸一尝了。
朋友送来一篮柿子。篮子是淡黄的竹子编成,早已被岁月包了浆,每一道细细的竹篾子都能讲出它深埋在心底的老故事,而几十个鲜红的柿子像鲜灵活泼的新生命,冲击着它稳如老钟的心,霎时,淡黄鲜红,明艳生鲜,写出一室诗意。齐白石爱画柿子,且多以事事如意为名。那些个胖墩墩的柿子,或和南瓜在笔端风动云起,或和鸟儿一起唱出生活之歌,或只是柿子,亲密地守护在一起,守护着它们的日常岁月。我爱吃柿子,爱它的甜蜜朴拙,它吃透了岁月的风霜,洇化成一身甘蜜水润,融入尘世,让自己在世人的注目和爱意里浑厚世俗。这些柿子本身就是美味,若还想升华其味,就把它们放入冰箱,冻得邦邦硬,冷冰冰,拿出来,像吃冰糕一样,甜如蜜,沁心凉,吃了火锅之后,食它,正好。
集市或菜场的日常味道,为我所喜。那端端正正浑如白玉的豆腐,缭绕着缕缕热气,是刚出锅的吧。老板就迫不及待地把它们推了出来,它带着香浓的没睡醒的味道,昏昏然端坐在那儿,任人们夸赞品尝。清凌凌的上海青、小白菜,红彤彤的辣椒,长的、圆的紫茄子,胖乎乎的青萝卜,青白皮的冬瓜……它们无声地热闹着,每一个蔬菜都争相散发出本真的味道。炒凉粉、卖米皮、卖丸子、汤圆的摊位前更是热气腾腾,不只是他们跟前的烟火旺,更是那香气缭绕下,谁能顶得住诱惑,人们坐下吃着喝着,热火朝天,俗世的烟火味都在这里了。
汪曾祺老先生说:“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子,一些用绳络网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着很大的兴趣,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茄子,看辣椒,看猪秧子,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是境界。”读了先生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出于本性地逛菜场和集市,本身就是一种处世淡然、喜悦而安的境界啊。原来人世之味,还讲一个境界,这是个大而化之的概念,是落入世俗烟火的精神层面的味道,却从不曾离开人间烟火,更需要人间烟火的承托。
日常之味,正是五味打底,百味相承,我们的日子才能有滋有味,我们的生活才能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