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的溃疡性改变,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腹痛、反酸、烧心、饥饿痛等一些明显的症状。饥饿痛也就是空腹疼痛,空腹疼痛的症状主要是胃炎、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常见表现。另外,患者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可能会伴有打嗝、肠鸣等一系列的症状发生。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来说,需要及时地进行判断,不要单从这些症状上进行诊断,还需要及时做肠镜或者是胃镜的检查来进行判断。十二指肠溃疡疾病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所以说一旦发现患有十二指肠溃疡,需要及时地进行治疗,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一、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有哪些
1.典型症状
(1)饥饿痛、半夜或空腹时腹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常在饥饿时,尤其是半夜或空腹状态下出现腹痛。这种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反酸样疼痛,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空腹时胃酸直接作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病灶处,由于没有食物来中和胃酸,溃疡面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疼痛。疼痛多表现为空腹痛或夜间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进食或喝水后疼痛可得到缓解。
(2)烧灼样、反酸样疼痛:疼痛的性质主要是烧灼样和反酸样,患者会感觉上腹部有灼热感,同时伴有胃酸反流的不适。这种疼痛可能与胃酸刺激溃疡壁的神经末梢有关系。
(3)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慢性病程的特点,患者可能去年出现症状,用药治疗后恢复,但今年又会再次发作。不是前一次没有治好,而是该疾病容易反复出现。
(4)有节律性,在缓解和发作之间反复出现:疼痛呈现出节律性,往往在缓解和发作之间反复出现。例如,多在秋冬交替的时候和冬春交替的时候容易发病。
2.伴随症状
嗳气、反酸:除了典型的腹痛症状外,患者还常伴有嗳气、反酸的症状。在疾病过程中,这两个伴随症状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干预。
1.改善生活方式
注意休息,避免情绪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戒烟限酒,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或过饱,这样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促进消化。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停用不必要的非甾体抗炎药,因为此类药物容易导致黏膜损伤,进而出现十二指肠溃疡。
2.药物治疗
(1)抑酸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2)抗酸剂:如碳酸钙、铝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等。抗酸剂可中和胃酸,缓解疼痛。
(3)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黏膜保护剂可以附着于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保护溃疡面,促进溃疡的愈合。
(4)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常用方法是四联疗法,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加上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奥硝唑等,再加上一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加速溃疡的愈合,显著降低复发率。
3.内镜下治疗
当出现溃疡相关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时,首选内镜下治疗。根据溃疡出血病灶的内镜下特点选择治疗点,结合PPI持续静脉滴注对溃疡活动性出血止血成功率达95%以上。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变形或狭窄引起梗阻,可首先选择内镜下治疗,常用方法是内镜下可变气囊扩张术。
4.手术治疗
对于内镜下治疗无效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如穿孔、出血、梗阻等。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通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当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溃疡穿孔、疤痕性幽门梗阻或恶性变时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治疗和支架治疗等,选择手术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灶的位置和大小、术后应激反应等个体化因素进行决策,需要在与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沟通和评估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十二指肠溃疡考虑是胃酸与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等因素造成的。具体如下:一是胃酸与胃蛋白酶自身消化,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胃蛋白酶激活依赖胃酸的分泌。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在高胃酸的作用下可激活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消化超过了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导致十二指肠黏膜自我消化,从而导致溃疡的形成;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有可能是由于感染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窦细胞从而削弱了胃酸分泌的负反馈调节,并且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诱发疾病;三是药物因素导致,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双膦酸盐等药物的患者易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其中以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最大。此外,大量饮酒、长期吸烟、胃泌素瘤等也会诱发十二指肠溃疡。 (作者单位系河南新乡同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