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减少而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发病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也较高,极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给患者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如何正确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并掌握有效的日常护理方法对于予以患者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疾病复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脑卒中的分类
按照疾病发生原因可以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占脑卒中患者的85%左右,通常由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后者相对而言占比较低,是由于脑内或蛛网膜下腔的血管破裂引起,往往病情更为严重、起病更危急,患者死亡率也相对更高。除此之外还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所谓的“小中风”,是指短暂的脑血流不足,通常持续不超过24小时,它是大中风的重要预警信号,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脑卒中的症状与快速识别
及时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并予以快速有效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于脑卒中的病症表现,医学界提出了简单易记的识别方法,即“中风120”识别:“1看”观察患者脸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尤其是在患者微笑时口角明显不对称;“2查”,检查患者的两只胳膊是否能平举并保持平衡,是否有一只胳膊无力或无法抬起;“0聆听”,让患者说一句完整的话,检查其言语是否清晰,有无语言障碍或说话困难。若患者发生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家属或周围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就近就诊,记录症状开始的时间,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接受专业治疗,以此提升治疗有效性。除此之外,脑卒中往往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视力突然模糊或失明、突发剧烈头痛、行走困难、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意识混乱等。若发现这些症状也同样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3.紧急处理与急救措施
一旦怀疑患者发生脑卒中,周围人第一时间的反应至关重要,需要予以紧急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首先必须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联系专业急救人员,在电话中提供详细地址和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帮助人员判断现场情况;其次要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意识清醒就尽量让其平躺,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若已经失去意识就需要确保其呼吸道没有被舌头或其他物体阻塞。最后要注意记录患者症状开始的时间,这一点对于医疗团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另外要避免自行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4.脑卒中日常护理要点
(1)药物管理,嘱咐患者严格遵照医生的处方按时服药,特别是抗凝剂、降压药等,避免出现擅自换药、停药、加药等情况,以此维持稳定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2)物理康复训练,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指导促使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逐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过程中可以针对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开展专门的技能训练,提高患者自理能力。(3)语言康复训练,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邀请专业的言语治疗师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秉承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改善交流能力。(4)生活调理,推荐低盐、低脂、低糖的健康饮食模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理想体重,避免肥胖带来的额外风险;要求患者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脑卒中的明确风险因素,戒除它们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5)增加安全措施,在家中移除可能导致跌倒的障碍物,如电线、地毯等,确保地面干燥防滑;在浴室、厕所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辅助设施,保障日常生活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紧急干预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公众认识水平、加强早期识别和急救能力,同时配合精心的日常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危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系安庆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