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源于女性卵巢组织的恶性肿瘤,在围绝经期女性中较为常见,早期缺少明显症状,需通过可靠的检查技术明确病情。影像学检查目前在以卵巢癌为代表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中得到普及,并且发挥良好作用。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卵巢癌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方式,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此病及影像检查技术的认识。
1、卵巢癌的病因与症状
家族史是卵巢癌主要病因之一,相对于家族中无卵巢癌病人的女性,存在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更大。年龄也是危险因素之一,绝经后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概率相对更大。生育经历以及用药行为也会对疾病发生风险产生影响,晚育/无生育经历以及频繁使用促排卵药物者更易患卵巢癌。另外,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卵巢健康,高脂肪饮食会增加卵巢癌变风险。
卵巢癌初期通常不易被发现,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以下表现:①腰围增加:病情进展期间,肿瘤体积会逐渐变大,在此过程中腹部会受到压迫,易形成腹腔积液,进而导致腰围增加,临床中很多卵巢癌病人会出现腹部不适的现象,且伴随腰围变化。②内分泌失调:癌变发生后,雌激素分泌将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月经不规则的现象,而绝经后女性若患此病可能导致阴道流血,甚至出现男性化征象。③消瘦:肿瘤增大后会导致腹部积水,而胃肠道会受到一定挤压,消化功能及食欲随之降低,体重亦会下降。④水肿:肿瘤不断生长会占据更多的空间,导致盆腔静脉组织受压,淋巴回流也会受阻,长此以往患者下肢以及外阴部位易形成水肿。
2、卵巢癌的影像学检查
2.1超声检查
超声是典型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来了解人体不同组织的形态变化,将超声波发射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并生成图像,供医生分析。超声检查操作便捷且不会产生创伤,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能够获取卵巢内部图像、回声以及血流等信息,不仅能检出占位性病变,还可以通过肿瘤形态特征进行性质判断,是临床诊断卵巢癌的常用影像技术之一。
2.2CT检查
CT检查时借助X射线对疑似病变区域展开扫描,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生成断层图像,医生可以结合断层图像更好地观察各层组织结构的具体情况。在卵巢癌检查中,盆腹腔CT能够提供大量参考信息。CT可以协助临床了解病变钙化情况,且扫描效率高,仅需患者屏气1次便可以得到盆腹腔影像图。在评估病灶范围、判断腹膜转移以及肿瘤分期方面,CT发挥重要辅助作用。对于无对比剂禁忌的受检者,可以实施增强扫描,便于得到更加准确的影像信息。
2.3MRI检查
MRI对机体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获取高分辨图像,提升病灶定位准确性,不仅能有效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还可以及时检测出肿瘤的微小变化。MRI还具备多平面成像的功能,临床可以结合病情需要实施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检查,从不同角度对肿瘤展开评估,有益于提升病理分期的精准性。相比于CT检查,MRI不会产生电离辐射,安全性更高。卵巢组织成分较为复杂,且病理类型以及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化特征,而MRI的弥散成像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以及磁共振波谱等功能可以呈现病灶成分性质,同时还能获取血流动力学信息,用于肿瘤性质及类型的鉴别中可得到较高的精确率,可以为进一步诊疗计划的合理制定提供明确指导。
2.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
相对于前几种影像检查方法,PET-CT的成本较高,不属于卵巢癌常规检查方法范畴。PET-CT属于功能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反映肿瘤代谢情况,在正式施治前行此检查可以更好地判定肿瘤性质,并且能及时发现转移灶,可提升分期准确性,配合增强CT扫描还能有效检出微小病灶。当常规影像检查难以确定肿瘤分期的情况下,需通过PET-CT进一步明确病情,从而保障治疗方案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2.5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SPECT具有全身骨显像功能,可以及时检出卵巢癌骨转移。对于接受全身骨显像且显示存在骨转移可能性的受检者,需针对可疑位置实施断层融合显像,也可以配合MRI以及CT等影像检查进行验证。
(作者单位系广德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