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金融专业毕业生张枫在家里经历了一次AI面试。“被面试的过程还是很神奇的,AI面试官能根据我的简历和投递的岗位提出针对性问题。”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当下招聘中,已有不少公司尤其是金融机构都使用了AI面试。有人认为AI面试能够节省交通和时间成本,还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主观偏见与情绪干扰。颇具讽刺的是,AI面试正遇到“AI面试助手”“AI面试神器”等AI外挂的挑战。专家认为,使用AI外挂破坏了招聘的公平竞争环境,违背企业招聘初衷,干扰正常人才选拔流程,损害企业招聘利益。如何确保AI面试的公平与效能,显然“创新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不能不说,AI面试是个“好东西”。有人算了一笔账:当下面试时长一般为15分钟,若有5000位候选人,单位需安排5位(或7位)面试官连续工作31个工作日(按8小时工作制)。如使用AI面试官,只需2天就能完成。不仅节约了面试双方的经济成本,只要算法科学,题目得当,判断智性,少有感情色彩和主观印象的AI面试,显然要比人工面试公正持平,更值得信赖些。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AI面试尚待不断的完善和改进。AI技术开发者当务之急则是,应持续优化面试算法,提升其公平性与准确性。用专家的话说,当引入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综合考量求职者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多维度信息,全面评估求职者能力素质,减少单一数据偏差,使其日趋科学、实用。
相关行业协会或技术联盟应尽早制定统一的AI面试技术标准。包括算法公平性指标、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要求、系统准确性可靠性规范等内容,为AI面试系统开发及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对应聘人员人脸识别及其他基本信息的安全,尤应做出详细的保护措施,从而增加劳动者的可信度。
企业在应用AI面试软件时,还当加强专门员工培训,特别是负责复核结果的员工,应提升其识别和纠正偏差的能力;同时还当向应聘者告知AI面试主要评估内容以及保障公平性的措施等,以满足其知情监督权,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AI面试开发商、应用单位和应聘者,当联合抵制AI外挂对AI面试的侵扰,尤其对面试公平性的伤害。由于AI面试外挂“收听”到面试官的问题后,会迅速给出对应答案。甚至被认为“任何岗位、任何问题都能应对,使用后面试通过率能达到100%,而且面试后涨薪幅度能达到30%以上”,显然是一种高特技作弊工具。倘若利用AI面试外挂参加面试,既是对企业方的欺骗,对个人诚信也是一种污蚀,对其他参试人员也显失公平。“行不得也!”
当AI面试遭遇AI外挂之时,除了参试面试的劳动者需保持高度警惕,远离其高性能的诱惑,坚守诚信道德的底线,拒绝所有的作弊工具,以维护个人的诚信,从而维护面试结果的公正与平等。笔者以为,魔高三尺,道当高一丈。当下亟待加大反作弊技术研发力度,精准识别应聘者是否使用AI外挂等作弊工具,不仅可以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感情色彩,特别是语词的过于规范及流畅性方面予以识别,进而提升反作弊模型的准确性与灵敏度。
当然,为有效规范AI招聘,国家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专门针对AI招聘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应聘者和AI技术提供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责任及追究条款。对利用AI作弊、开发传播非法AI外挂等行为明确其违法性质,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乃至刑事处罚,提高法律的震慑力。假若应聘者借AI外挂得以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现利用AI外挂作弊,则应取消合同,并被纳入社会诚信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