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怪杰李敖谈刘安与《淮南子》

高 旭

版次:03  2024年12月17日

文化怪杰李敖(1935-2018)是台湾著名作家,一生著作颇多,尤以“杂文”著称,自言是“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李敖对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精深的认识,曾主编“李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30卷,含200部古籍经典名著),其中便有《淮南子 论衡 柳宗元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该书不仅节录了汉代道家巨著《淮南子》的菁华内容,而且李敖还为之撰写了简要的《导言》以作介绍。尽管所论文字不多,但却反映出这位个性张扬、独立不羁的著名作家对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的独到见解,以及其一贯所有的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犀利风格。

在《导言》中,李敖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淮南王刘安鸣“不平”,二是肯定《淮南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大书”。

在李敖看来,淮南王刘安的家族历史及个人命运都是充满悲剧性的,因为从赵美人、刘长到刘安,受西汉皇权政治的巨大漩涡影响,最终催生出“三世蒙冤、三代自杀”的罕见惨剧。李敖对《史记》《汉书》中关于淮南王刘长、刘安“谋反”的记载并不盲目信从,而是认为淮南王刘长的政治悲剧,是汉文帝刘恒“又搞污人谋反的把戏”的权术政治的产物,而淮南王刘安在皇权倾轧中重蹈其父的悲剧宿命,同样成为汉武帝刘彻“又搞污人谋反的把戏”的牺牲品。对汉代皇权政治的黑暗及残酷性,李敖痛加批判,认为淮南王刘安家族“三世蒙冤、三代自杀”的遭遇,是“中国帝王政治、宫廷黑暗中的一大悲剧”。李敖更进一步着眼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复杂性、残酷性,深刻指出:“不幸跟帝王之家有生殖器关系的人,遭遇真太不公平了!”可见,李敖对淮南王刘长、刘安的政治悲剧是寄予历史同情的,并没有简单接受与信从传统正史的记载,而是以批判检视的眼光来重新审思和评论。

李敖认为淮南王刘安的自杀是皇权政治极端“不公平”的结果,因此后者死后,被民间流传认为“不是自杀的,而是得道升天了”,民众甚至还认为“不但他升天,他家的鸡狗都升天了”。在李敖看来,“一人得道,鸡犬同升”的传说,实际上隐含着汉代民间对淮南王刘安“三代自杀的不公平命运”的同情。

李敖称赞淮南王刘安是“学问很好的人”,肯定其“为人好读书古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的文化修养及精神品质,并赞誉刘安与门客共同撰著的《淮南子》实为“一部包罗万象的大书”。为淮南王刘安的家族命运、个人命运鸣“不平”,对《淮南子》的文化成就有所称扬,这是李敖关于刘安与《淮南子》的基本认识。作为一生致力于批判反思中国传统专制政治的著名作家,李敖对淮南王刘安“三世蒙冤、三代自杀”的家族悲剧的大鸣“不平”,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由。李敖一生的写作以“反封建、骂暴政、揭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为归旨,特别是其“杂文”,始终犹如刺向专制暴虐者的利剑,烧向狭隘丑陋的伪善者的烈火。因此,对淮南王刘安的家族悲剧、个人悲剧,李敖能够从批判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残酷本质着眼,给予深切的同情,而不是简单信从正史记载,继续用“谋反”的“黑色铁帽”否定与贬斥刘长、刘安父子。

如果说李敖能够正视《淮南子》一书的思想文化价值,誉之为“大书”,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称扬是有特殊的思想内蕴的。知人论世而后“评书”,李敖所看到的不仅是《淮南子》的真正价值所在,而且是淮南王刘安的文化生命的历史意义所在。尽管李敖关于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的论述较为简要,不是学术专论,但却引人深思,让现代读者能以更为独立思考的态度来对待曾经的“天下奇才”淮南王刘安,以及流传千年的“绝代奇书”《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