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病因、症状和诊断知识解析

章 蕾

版次:A03  2024年12月16日

胰腺癌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有些神秘和恐惧的疾病,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众多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胰腺癌的病因探秘

首先,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级亲属中有胰腺癌患病史的人群,患胰腺癌的几率会增加。例如,携带BRCA1、CDKN2A、TP53、MLH1等基因突变的个体患胰腺癌概率较大。有研究显示,5%至10%胰腺癌病人有一级亲属患病的家族史,有早发胰腺癌(发病年龄小于50岁)家族史者胰腺癌发病率显著升高。遗传性胰腺炎、遗传性卵巢癌、Peutz -Jeghers综合征、Lynch综合征等家族史也与本病相关。

其次,饮食习惯不良也是胰腺癌的重要诱因。长期食用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如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等,刺激胰腺分泌,诱发胰腺炎,可能会导致胰腺癌。动物实验证明,用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饲养动物,可使动物胰腺导管细胞更新加速,且对致癌物质敏感性增强。

再者,不良生活习惯也与胰腺癌息息相关。吸烟是世界上公认的与胰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可以激活许多原癌基因,例如KRAS基因而导致胰腺癌发生。此外,吸烟还会促进胰腺慢性炎症反应,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长期大量饮酒、熬夜、过度疲劳等也可能诱发胰腺癌。

另外,长期接触化学物质,例如致癌物质和工业毒素等,会影响胰腺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增加癌变风险。内分泌紊乱,如长期糖尿病被认为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而胰腺癌也会破坏胰腺内分泌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进而发生糖尿病。体重指数(BMI)>30的人群患胰腺癌的概率增加1.2至1.7倍,这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二、胰腺癌的症状表现

1.疼痛之扰

胰腺癌患者常遭受疼痛的困扰,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进行性中上腹痛或腰背痛。这种疼痛在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仰卧位时疼痛会加重,而弯腰时可略缓解。有研究表明,约80%的胰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疼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神经或器官,引起炎症反应和压迫。例如,当肿瘤侵犯腹腔神经丛时,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2.消化之困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是因为胰腺作为重要的消化器官,在患病后其分泌消化液的功能受到影响。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这些酶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当胰腺癌发生时,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严重时,患者还可能发生脂肪泻,即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脂肪。据统计,约30%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脂肪泻症状。

3.黄疸之象

胰腺癌患者可出现明显的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虹膜黄染。同时,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色。这是因为肿瘤侵犯或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一般皮肤黏膜呈暗黄色,胆道完全阻塞者颜色呈深黄色,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等症状。约70%的胰体头癌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而胰体尾癌患者黄疸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

4.消瘦之征

患者因消化不良、肿瘤恶病质导致消瘦,甚至进展至恶病质。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它会消耗患者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由于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患者摄入的营养不足,进一步加重了消瘦的程度。在病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据统计,约9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会出现消瘦症状,部分患者在短期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

5.糖尿病之疑

新发糖尿病可能为胰腺癌的早期征象,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约有5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前会出现糖尿病症状。这是因为胰腺癌可能破坏胰腺内分泌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引发糖尿病。当出现新发糖尿病时,尤其是伴有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CT、ERCP、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三、胰腺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B超是胰腺癌诊断的初步筛查方法,简便且费用低廉。其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0%,可显示直径大于2厘米的胰腺肿瘤,表现为胰腺局限性增大,边缘回声不整齐,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胆囊肿大等。但B超敏感性较差,查出胰腺肿瘤时多数已属晚期。

增强CT比B超更易发现病灶,增强后动脉显像更为清楚。这是目前诊断胰腺癌常用的影像学手段之一,胰腺癌表现为局部实质性肿块或弥漫性肿大,90%境界不清,病灶呈等密度不均。胰管梗阻,远段胰管扩张,总胆管、胆囊总肝管、肝内胆管扩张等。侵及血管时,表现为血管增粗,境界模糊,有时全部被癌块包埋而消失。

核磁也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磁共振胰胆管显像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显示胰胆管梗阻的部位有重要价值。

PET-CT可发现全身的肿瘤病灶,对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帮助。但由于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2.实验室检查

血淀粉酶在胰腺癌患者中可能升高,但不具有特异性。

肿瘤标记物在胰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CA199是胰腺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值血清<37U/ml。胰腺癌的患者血中CA199可能会出现明显增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约5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前会出现CA199升高。CA125、CEA等肿瘤标记物也可能在胰腺癌患者中升高,但特异性不强。

3.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主要包括做手术、CT引导下穿刺活检、腹水细胞学检查等方式。

如果肿瘤比较小,可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病人身体情况也可以耐受手术,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切除的肿瘤送到病理科做病理,以明确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肿瘤。

如果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这时可以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出来的组织条送到病理科来明确病理类型。

对于有腹水的患者,可以进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涂片见到肿瘤细胞即可诊断胰腺癌。

(作者单位系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