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坚持守正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打造地域法治文化新品牌——

“豆娃说法”,激活“一池春水”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版次:01  2024年12月12日

《安徽日报》12月11日5版头条报道

一双萌萌的大眼睛,头顶一节嫩绿的“豆芽”,憨态可掬的“豆娃”形象着实惹人喜爱。12月2日,在2024年淮南市“宪法宣传周”活动中,一本本《豆娃带你学宪法》宣传读本,一个个“豆娃说法”玩偶被送到过往行人手中。

近年来,淮南市充分挖掘《淮南子》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结合“豆腐之乡”的文化名片,以豆苗为原型,设计出“豆娃”普法小使者形象,塑造了以“豆娃说法”为代表的地域法治文化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传承+创新”,打造“豆娃说法”特色品牌

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与门客一起编撰了“牢笼天地、博及古今”的《淮南子》,书中包含了“礼法兼治”“法不阿贵”“刑无等级”“实质正义”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

2009年,淮南市以《淮南子》法律文化为素材,设计制作了《淮南子与法》普法邮资明信片,广受社会好评。随后,该市延伸《淮南子与法》明信片的内容,充分挖掘《淮南子》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依托《本草纲目》中关于“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设计了憨态可掬的“豆娃”形象。

在第一次“江淮普法行”活动期间,淮南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计的第一部“豆娃说法”动漫作品面世,以“豆娃”情景化讲述司法调解工作,“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握手言和”“调解千万家,温暖万人心”等法治宣传内容深入人心。

“‘豆娃说法’系列短视频,无论是题材内容、形象塑造,还是表现手段、技巧,都非常精彩,有些法治故事直接取材《淮南子》,非常有特色。”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会长方川教授认为,“豆娃说法”阐释法理有道,又入情感人,是法治教育的好载体。

打击传销、抵制毒品危害、拒绝校园欺凌、市场公平竞争……如今,淮南市已打造系列法治动漫《豆娃说法》60余部,讲述法律知识,逐步打造出“豆娃说法”普法品牌。

淮南市先后举办《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淮南子》与法治精神研讨会等活动,培育“1+X”法治动漫建设工程研发、传播团队近10个;研发《豆娃说法——民法典系列原则》等法治作品近10件,制作“豆娃”玩偶、摆件、画册、邮资明信片、挂历等衍生品10余类,有力推进普法品牌向基层辐射覆盖。

“线下+线上”,筑牢“豆娃说法”法治阵地

在淮南市龙湖公园里,有一个造型独特的雕塑:近4米高的不锈钢镂空圆球里,镶嵌着一个“豆娃”,时常会有游人前来打卡拍照。离“豆娃”雕塑不远处,有一处大型喷泉,夏季公园会定期在这里播放“豆娃说法”水幕电影。

“这里是市级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元素很多,很受群众欢迎。”淮南市司法局副局长朱睿峰告诉记者,通过引入高科技设备,该市设立《豆娃与礼法》等近20尊大型雕塑,建成法治水幕电影和“豆娃”灯饰,年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

2015年,淮南市出台全国第一部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将“宣传《淮南子》等法治文化思想”“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豆娃说法’法治文化品牌”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

在淮南高新区的民祥街公交站台,每天都会循环播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豆娃说法”动漫视频,成为辐射周边小区的法治宣传阵地。近年来,淮南市加强普法载体建设,建立“豆娃说法”产品动态展播机制,利用3633辆出租车车载LED屏、1100辆公交车车载电视、近1000个公交站台视频、2万余个户外电子大屏幕等常态化推送。(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