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切忌“一问三不知”

怀新平

版次:01  2024年12月10日

“一问三不知”是一个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记载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原文是“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一问三不知”由上述“三不知”演化而来,原义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三不知”是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后来,“一问三不知”延伸为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任何一项工作都必然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要想全面、系统地推进一项工作、办好一件事情、解决一项矛盾,就应该对这项工作、这件事情、这项矛盾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一问三不知”。然而实际上,一些领导干部的确存在“一问三不知”现象。更有甚者,少数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几年,却像局外人、客人、陌生人,与当地格格不入、融不进,更不要说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了。

领导干部“一问三不知”,表面上看是对情况不熟悉,但其背后和深层次原因,则是工作作风漂浮和责任心的缺失。领导干部对自己所主政、主管或者分管的领域、工作“一问三不知”,说明到基层少、调研不深、坐在机关、浮在表层。也说明对工作和事业发展不关心、不上心、不尽心、不热心。换一句话讲,就是“心不在工作上”。

如果领导干部“一问三不知”,对情况都不熟悉、不了解、不清楚,那么在制定政策、方案时可能就会“跑偏”,在列举措施时可能就会“流矢”,在推进工作时可能就会“脱轨”。如此一来,谈何精准施策?又何谈落实、落地、落细、落效呢?解决矛盾、推进工作、加快发展,最终也就会落空。

熟悉实际情况,是领导干部履职的基本前提和要求。开展一项工作、推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具备全面、系统、整体思维意识,不能只看局部、忽略全局,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知内情、知外情、知实情,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把握和了解全貌,进而驾驭全局。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对一项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龙去脉的清晰把握,离不开深入基层,靠的是深入学习,拼的是严精细实工作作风。如此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熟练于心、了如指掌,自然就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开展工作、化解矛盾、推进发展就能得心应手,进而成为“始衷终皆举之”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