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吴 鹏 吴喆敏 本报记者 李东华
“这个驿站挺好,方便了我们小区党员群众议事学习。”近日,田家庵区田东街道田电社区钟郢小区党员王秀芬高兴地说。
田东街道田电社区钟郢小区占地面积大,楼栋多,离退休党员逐年增长,社区虽成立了小区党支部,但一直缺少一个方便离退休党员议事学习的场所。在田电社区的积极协调下,小区物业公司腾出小区内的一间办公室,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的重新布置,打造成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作为小区党员群众日常议事、学习、休息的场所,同时也为小区居民提供热水、充电等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是田东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田东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夯实堡垒,织密体系,深化服务,持续释放小区治理澎湃动力。
加强阵地建设,夯实组织堡垒。田东街道着眼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将党组织优势转变为小区治理效能。按照应建尽建、联合共建的原则,成立小区党支部36个,实现小区党组织覆盖率100%。同时,注重从退休干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党员、优秀志愿者等队伍中推选党支部书记,对于表现突出的小区党支部书记可优先作为有关评先评优推荐人选,进一步激发党员干事活力。在阵地保障方面,通过协调物业用房、充分整合闲置资源、利用小区门户等方式,打造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引导小区党员、物业管理人员、小区业委会、小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阵地建设管理,确保阵地建设、管理、服务都能面貌常新。
完善管理链条,织密治理体系。田东街道坚持在完善小区治理体系上下功夫,在变中求进,闯出小区治理新路子。通过主动上门查找和发动党员到小区报到的方式,摸清小区党员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小区党员群众推荐、党支部评选等形式,将小区内威望高、参与公益服务热情足、热心关爱邻里的党员确定为党员中心户,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纵向管理链条,打通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从社区选派党员干部下沉小区担任党建指导员,督促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开展党建工作,目前,已实现36个小区党支部党建指导员全面覆盖。积极探索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小区自治模式,构建以支部委员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和居民代表等为主体的多方议事机制,现已组织开展议事会议20余次,解决小区问题40余件。
坚持为民宗旨,提升服务效能。田东街道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体现到小区治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强化服务能力。充分用好阵地资源,借助小区宣传栏、业主群、党群服务中心等,拓宽民意收集渠道,实现小区治理人人参与。定期组织党员中心户、小区志愿者上门服务,及时对收集来的问题建议进行解决,切实做到为小区居民解难事、办实事、谋福祉。截至目前,已开展上门服务100余次,收集并解决问题200余件。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邀请小区范围内的医生、律师、教师等群体,为小区居民提供义诊、法律咨询、书法培训等服务,让小区治理更具人文情怀。同时,结合一月一主题、重要节庆日等,组织开展拔河、包粽子、写对联等文体活动60余次,不断提高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