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决策部署,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当前,淮南正处于借势赋能、大有作为的转型关键期和发展窗口期,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还是突破要素制约、推动绿色发展,都需要创新这个破局利器,都需要以更大力度整合创新资源、组织创新攻坚、赋能创新产业、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创新,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工程,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环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效发挥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加快“安理智谷”建设,大力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组产业联盟、共办实践基地,持续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坚,不断扩大高质量科技供给,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深度赋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完善科技成果价值挖掘、中试熟化、二次开发等服务体系,梯次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淮南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坚定不移深化产业转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筑牢煤电基本盘,加快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洛河电厂四期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打通煤电化气产业链路径,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