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初探及创新性发展现代文化的启示

史学丽

版次:03  2024年11月22日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立国于公元前1115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存续892年。楚国在存续期间,都城变迁历程相当复杂,这与其历史发展和政治变迁紧密相关。据相关史料记载,楚国的第一个都城在丹阳,其确切位置目前尚无法确定,仅知位于今天的湖北省一带;到西周时期,楚国将都城迁至鄢郢,即今天的湖北宜城;公元前504年,由于吴国的进攻,楚国从鄢郢迁都至载郢,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纪南城,楚国定都载郢后发展超过200年。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更是被迫多次变迁: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载郢后,楚军撤退至陈地(今河南淮阳),并将其作为都城存续25年;随后,楚国在公元前253年迁都至巨阳(今安徽阜阳北),以避开秦国的威胁;公元前241年,楚国再次迁都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定都于此直至公元前223年被秦国所灭。

楚国的都城变迁反映了其在政治和军事上所面对的境遇和挑战,迁都行为不仅影响了楚国的政治格局,也对其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楚国多次迁都,但“郢都”(载郢)不知不觉中成为楚人的心灵圣地和精神象征,因为“郢都”(载郢)不仅是在此存续200余年楚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楚文化的繁荣象征。据考古发现,郢都(载郢)是当时中国南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影响力深远,以至于无论楚人之后再迁都何处,他们由此所产生和具有的独特文化气质,都会对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

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现及特色启示

公元前241年,楚国最后一次迁都至寿春即今淮南寿县,直到最后被秦所灭。为此,楚人在淮南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那独特的楚文化印记:寿县那饱经沧桑、历史厚重的古老城墙,博物馆里那一件件充满故事的珍贵文物,都印证了这一点。而淮南武王墩墓的考古发现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关注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据考古专家介绍,武王墩墓葬占地超过2100亩,包含了主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和祭祀坑等多种遗迹,墓葬结构独特,如“甲字形”竖穴土坑墓结构、椁室周围设置的“亚字形”布局和八个侧室,以及椁室中央的棺室设计,这些特征在楚国高等级墓葬中是首次得到明确揭示,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墓葬形制提供了重要资料。从这些遗迹我们领略了楚国贵族丧葬习俗的复杂性和等级制度的严谨性,同时通过专家们的解读,我们了解到武王墩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铜礼器、生活用品、木俑、乐器等,不仅种类丰富、制作精良,而且体现了鲜明的楚文化特色,主要包括:

墓葬规模和结构非比寻常。武王墩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它由21级台阶和9个墓室组成,这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在陵墓设计和规划方面的成就,同时也展示了楚文化的复杂性和精致性。

出土文物数量大、种类多。从墓中提取出3000多件(组)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大鼎、青铜簠等。这些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都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例如,青铜簠上的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铭文也展示了楚文化中的文字和符号系统。

建造文化与工艺技术高超。武王墩墓的墓葬形制、营建工艺和出土文物代表了当时楚文化的最高成就,全面反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图景。这说明楚文化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武王墩墓的形成时期正值大一统国家即将诞生的重要时期,它的发现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的物质文化、工艺技术、艺术风格以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例如,铜礼器的种类、组合、纹饰等信息可以反映楚国与中原及其他诸侯国在礼制交流与文化互动中的地位与角色;生活用品和木俑则生动再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场景和仆役制度;乐器的出土有助于了解楚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礼仪活动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表明楚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同时,武王墩墓的考古团队采用了多种科技手段与文物保护措施,在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面,为同类遗址的发掘与保护树立了典范。他们成功提取并保护了大量椁盖板和竹席,对漆木器等易损文物进行加固处理,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精细清理与稳定性保护工作。此外,多学科交叉研究,如碳十四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识别、漆器和纺织品材料检测与工艺研究、墓葬埋藏环境分析等,也为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见解。

楚文化特点及形成原因

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发现和出土的珍贵文物,让我们充分见证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也让我们在探究梳理中,了解掌握了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的一些显著特点。

首先,楚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多民族文化特性。楚国建国大部分时期地处南方,与多个民族和文化接触交流,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因此楚文化中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元素,具有多元化丰富多姿的魅力。另外楚国在历史上多次北伐,在体现了楚人尚武精神同时,也融合很多北方文化的内容,而这些开放融合的独特文化气质也自然在楚国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

其次,楚文化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楚地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如《楚辞》中的《九歌》等,反映了楚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从一些文物展示、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楚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多元现象,既有祖先崇拜,也有自然神崇拜。楚文化中这些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多元的宗教信仰,体现了楚人对美和自由的追求,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由此也促成了楚国的音乐和舞蹈非常发达,既有庄重的宫廷乐舞,也有民间流行的各种音乐和舞蹈。如我们熟知的屈原《楚辞》中许多篇章,都是配合音乐和舞蹈而创作的。

其三楚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形式。楚国文学创作十分丰富,而且以其特有的气质,催生了楚辞这种文学创作形式。楚辞,是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是楚文化中最著名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文学样式,它用楚地方言声韵表现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人物如屈原、宋玉等,他们的作品共同特点是情感丰富、想象奇特、抒情性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楚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技术工艺。楚国在冶金、纺织、建筑等领域都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例如,楚国的铸剑技术在当时享有盛名。楚国的艺术工艺,如漆器、青铜器、玉器等,都因受其文化影响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些制造建造品、制作工艺品,通常都是色彩浓烈、装饰精美、线条流畅、形象神秘,极富魅力,对后世制造建造、技术工艺产生巨大的影响。

楚文化对创新性发展现代文化的启示

武王墩墓的考古挖掘不仅揭示了楚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还展现了其在艺术、技术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深远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关于促进创新性发展现代文化的启示。

其一是美学思想的启示。楚文化中的艺术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文化文艺品的设计与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对楚艺术品特征的研究和解读,探索楚文化中的艺术美学对当时人们的造物思想、生活习惯的影响,进而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和参考,例如楚艺术图式和精神在现代文化文艺设计中的应用,舞动飞扬的线条、奇异诡谲的造型和精彩绝伦的色彩,都被现代设计所借鉴和运用,从而创造出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使现代文化文艺设计作品不仅具有设计美感,同时也兼具传统文化的美好精神内涵。

其二是楚文化绘画艺术的创新应用。楚文化的绘画艺术以其激情浪漫、神秘诡异、气韵生动的特点,对现代文化文艺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的现代文化文艺设计就要在追求本土化、民族化的趋势中,学习和深入研究楚文化,挖掘总结楚文化艺术元素的特点和内涵,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出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楚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的方式多样,如楚文化的图案、色彩和风格等独特气质和元素,不仅可以在现代文化文艺设计中得到体现,也可在其他设计领域,如现代建筑、服装、文艺演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等方面得以体现。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使其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此,对于楚文化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色彩融合的运用:楚文化中广泛使用红色和黑色等传统色彩,分别代表生命与活力、神秘与庄重,将这些传统色彩以现代的渐变或撞色方式呈现,既保留了楚文化的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这些色彩被巧妙地运用到以上所说的各类设计中,就可以营造出既富有现代感且蕴含传统文化韵味的氛围。

图案纹饰的创新:楚文化的图案纹饰,如凤鸟纹、云纹、几何纹等,这些图案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意深刻。这些图案可以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进行简化和抽象化处理,使其更符合现代简洁、大方的审美趋势,广泛应用于窗帘、墙布、沙发、抱枕等软装饰上,或者为服饰设计、文艺演出、室内设计等提供丰富的灵感。

建筑风格与空间布局:楚文化中的建筑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理念可以在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得到借鉴,如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窗,让自然光线充分洒入室内,营造自然、清新的居住环境。也可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通过开放式的空间布局、自然光线的引入以及绿色植物的运用,以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文化寓意与艺术表现:将楚文化的象征意义和故事融入各类生活设计中,比如凤鸟纹不仅是装饰,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这种寓意可以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现代感的设计;还可将楚文化的自由激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运用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重新诠释楚文化的元素,使其更具现代感和互动性;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表现楚文化的元素和底蕴,例如使用现代金属材料模仿楚青铜器的质感,或者用现代印刷技术复制楚式漆画的效果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楚文化的设计元素不仅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还能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设计作品。

总之,淮南武王墩墓出土的大量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为研究楚文化和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创新性发展现代文化提供了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