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有回声 考烈王九大历史贡献

——楚考烈王记事29

版次:03  2024年11月19日

沈国冰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楚王?他作出了哪些历史贡献?如何给予他客观事实的评价?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评判他?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历史的追问。更是学界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重要学术课题和历史话题。

显而易见,我们探讨楚考烈王熊完的历史贡献,既要放置于战国末期的时间线上审视,也要放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下考量。秉持客观、公正、事实的态度,既不能刻意夸大拔高美化,也不能故意放大缺点贬低矮化。

广义上的贡献。所谓的广义,是指楚考烈王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

1

迁都寿春,荆楚淮楚文化交融辉映。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十年,楚考烈王将都城从陈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迁往钜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东)。据考证,此时,楚国的都城仍在陈城,钜阳只是陪都。公元前241年,“五国攻秦”失败后,为避开强秦,楚考烈王采纳楚相春申君黄歇建议,迁都寿春。寿春作为楚国最后的都城,续国18年,历经4任楚王,成为楚国的落幕之地,也是楚文化的集大成之地。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楚考烈王迁都寿春,没有楚国寿春18年、四任楚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将逊色很多。迁都寿春,寿春才有机会成为晚期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楚文化的中心也由江汉流域转移至淮河流域,荆楚文化和淮楚文化在寿春交融辉映、熠熠闪光,得到升华和繁荣。

2

营建寿春,泽被后世子孙。公元前262年,也就是楚考烈王元年,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楚相,封号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作为封地。黄歇改下蔡为寿春,作为自己封地的治所。有学者考证认为,此为寿春得名之始。近年来,随着寿春城遗址考古深入推进,特别是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锁定为楚考烈王熊完,学界越来越一致地认为:州来国的都邑州来,蔡国最后的都城下蔡,楚国最后的都城寿春,这三座古城,实为一处,就是寿春城。

学界有一种推断认为,从公元前262年,也就是楚考烈王元年开始,楚考烈王就意识到,当时的楚都陈城接近齐国地界,齐国这个国家很不可靠,陈城又地处淮河平原,既无大河阻隔,也无高山凭踞,易攻难守,很不安全。楚考烈王可能早就萌生迁都寿春的战略构想,因此才将淮北地十二县(包括蔡县,其治所为下蔡)封给春申君黄歇,意图让春申君黄歇营建寿春,为迁都寿春做前期准备。按照楚考烈王的授意,春申君黄歇改下蔡为寿春,全力加快寿春城基础设施建设,营建楚王宫,加固寿春城墙,寿春城各项功能设施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完善。据寿春城考古发掘发布的公开资料显示,已探明寿春城遗址面积大约14.6平方公里,与楚国鼎盛时期的郢都纪南城遗址16平方公里,其规模相差无几。可以想见,当年寿春城的规模之大和繁盛程度。

3

归葬武王墩,留下丰厚历史文化宝藏。公元前238年,考烈王在寿春去世。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锁定为楚考烈王。目前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正在进展之中,出土的众多文物,价值连城。楚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正在大力度快速启建之中。有学者认为,武王墩或将和秦始皇兵马俑、三星堆并肩齐名。

4

改封黄歇吴地,成为开发沪苏浙先驱。公元前248年,楚相春申君黄歇主动提出献出自己的封地淮北地十二县,改设淮北郡,其淮北封地十二县的治所寿春,作为楚国都城,请求改封到吴地。楚考烈王批准同意。吴地,就是吴、越故地,大致在今天的江苏苏州、无锡,上海闵行、松江、浦东,浙江湖州一带地域。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来到自己的新封地吴地,把治所选定在今天的苏州。从公元前248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8年,长达10年时间,春申君黄歇全身心投入开发沪苏浙地区。春申君黄歇给吴地带来楚国京畿寿春的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他组织带领民众开挖水利工程,疏导洪水,清淤水道,拓宽河道,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促进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交融。

公元前248年,成为浙江省湖州市的建城始年。春申君黄歇被尊称为上海、湖州、寿县的共同开城之祖。上海简称申,黄浦江又称为黄歇浦、浦江、申江,都与黄歇开发上海有关。上海闵行区现有春申桥、春申湖、春申大街、春申广场、春申小区等。与安徽淮南市的春申湖、春申大街等名称,不约而同,遥相对应,浑然天成。所以又有“上海曾经是寿县郊区”的民间之说。苏州把春申君黄歇作为城隍爷供奉。无锡遗留大量以春申为名的水利、灌溉工程。时至今日,上海、苏州、湖州、无锡、淮南(寿县)等地,对春申君黄歇仍充满敬仰之情。显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楚考烈王的鼎力支持。楚考烈王熊完、楚相春申君黄歇,当之无愧为开发沪苏浙之先驱。

狭义上的历史贡献。所谓的狭义,是指楚考烈王对于楚国、楚人、楚文化的历史贡献。

5

挺身而出,为楚国赢得宝贵战略机遇期。作为楚国太子、储君的熊完,在楚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楚人面临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临危受命、肩负起国家重任,前往秦国当质子(人质)。出发前往秦国当质子的时候,熊完年仅17岁。公元前272年至公元前263年,太子熊完在秦国当了10年质子。

他在咸阳为质子期间,充分利用宣太后芈月、秦相魏冉等楚国力量,擅于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极大缓和了秦楚之间的尖锐矛盾,不遗余力弥合秦楚关系,赢得了秦昭襄王瀛稷的高度信任。太子熊完成功促成秦国把矛头从楚国转移,集中指向韩赵魏。从而为楚国赢得10年宝贵战略机遇期,国家和民众得到喘息和休养生息。

6

励精图治,实现晚期楚国发展和中兴。公元前263年秋,太子熊完接任楚王,是为楚考烈王。他担任楚王后,继续奉行亲秦外交策略。秦昭襄王很不放心,多次试探楚考烈王对秦国的真实战略态度。楚考烈王清醒地认识到,秦、楚的实力已经相距甚远,如不改变对秦策略,楚国将很难图存。楚考烈王表示愿意事秦,并主动将夏州割让给秦国,以表达诚意。以土地换和平,向秦示弱,对秦进行战略麻痹。成功实现对秦战欺诈和隐忍。又为楚国赢得6年宝贵和平时间,直到秦赵邯郸之战爆发。

秦昭襄王采纳并实施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将兵锋集中指向韩、赵、魏。秦、赵长平之战爆发。长平之战,也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对决,此战,赵国元气大丧,再也无力挑战秦国。在楚相春申君黄歇的竭力辅助之下,楚考烈王励精图治,选拔使用一批有能力有作为的优秀文官、武将,对民众采取休养生息,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得到恢复和提升。在楚考烈王的任期内,楚国实现了中兴。

7

吞灭鲁国,拓展楚国疆域和领土。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八年,楚考烈王命春申君黄歇出兵攻打鲁国,把鲁顷公从鲁国都城迁出,封在莒地。楚国重新强大起来。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十四年,鲁顷公去世,楚考烈王没有允许鲁国袭封新的鲁王,鲁国彻底灭亡,鲁国地域被纳入楚国版图。

这是自公元前278年郢都被白起攻陷之后,30年来,楚国首次获得新的领土。楚考烈王得到楚国民众高度认可和普遍尊崇。楚考烈王在楚国国内的威望,达到巅峰。

8

担任纵长,发起第五次“五国攻秦”。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燕、赵、魏、韩五国联军攻秦,推举楚考烈王为纵长,楚相春申君黄歇为联军总指挥,史称第五次“五国攻秦”。

“五国联军”逼近函谷关,但被秦军击败。第五次“五国攻秦”虽然失败,但显示了楚国作为东方五国之首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让秦国强烈感受到不畏强秦、永不屈服的楚人精神。

9

邯郸取胜,楚国声望和影响大幅提升。公元前257年,楚考烈王六年,邯郸被秦军围困2年,形势危急。赵国向楚国、魏国求救。赵国平原君赵胜带领包括毛遂在内20名门客,通过好友楚相春申君黄歇力荐,得以面见楚考烈王,请求楚国出兵救赵。毛遂说服考烈王。楚考烈王命春申君黄歇、名将景阳率领楚军出兵救赵。魏国信陵君窃取兵符,率领魏军救赵。楚、魏联军会师邯郸,大败秦军。邯郸之围解除,取得邯郸之战胜利。邯郸之战,是自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之后,楚军首次取胜秦军,破除了楚军遇秦必败的魔咒,彻底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振了楚人自信心。

楚考烈王的国际声望大幅度提升。当然,这也导致维持了16年的秦、楚友好关系彻底破裂。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俯瞰800余年波澜壮阔楚史长河,考烈王熊完以25年楚王任期,52岁短暂一生,倾其所能创造出非凡成就。无疑,他是春秋战国那个特殊时代的浩瀚星河,一颗闪亮的星。正是这些无数颗闪亮的星,汇聚成为今天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灿烂星河。历史总有回声。每一位作出贡献的先祖,都会赢得后世们的尊崇。请记住他的名字:楚考烈王,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