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

版次:04  2024年11月15日

(上接一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动摇,通过改革让制度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服务提升民生福祉,是“先立后破”的应有之义。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统筹破与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把握节奏,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岱海之滨,波光潋滟;苏木山上,层林尽染。作为中国铁合金产量最大的地级市,内蒙古乌兰察布铁合金产业的底色由“黑”变“绿”,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习近平总书记以形象的比喻,对如何处理好破立关系进行了生动诠释。

先立后破,立是目的,为破打下坚实基础——

立起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

智能车间的控制大屏上,跳跃着生产环节的实时数据……在江苏江阴,兴澄特钢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炼钢厂“傻大黑粗”的印象。

把新产业立起来,以数智化的新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较长过程,一旦旧的破了,新的立得不够,经济就会面临难以承受的压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先立”与“后破”的关系。立得住,才能破得好。

以破促立,破是手段,为立打开更大空间——

破是为了更好地立,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坚决破、彻底破。

今年8月,全国首个全链条公平竞争审查系统在湖北上线,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更大力度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通过破除阻碍国内大循环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在以破促立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加大对发展堵点、卡点、痛点的“破”,为“立”开辟道路、清除障碍、创造条件,才能为新的发展打开广阔天地。

破立并举,把握节奏,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破立并举,关键靠统筹,要义在平稳。

从190条缩减至27条——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如今实现大幅“瘦身”。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目前,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开展3500余项改革试点,推动更多经验在全国落地生根。

“各项改革举措都要充分论证、精心设计,深入开展风险评估,把握好时度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之一。无论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抑或是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无不要在改革中把握节奏,把控风险,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握好时度效,谋定后动、循序渐进,才能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狠抓落实,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翻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健全”“完善”“深化”等高频词令人印象深刻。

《决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有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提升,也有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是路线图,也是军令状。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破与立中找准改革突破口——

教育体制改革,事关千家万户。

今年秋季开学起,不少地方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越来越多企业通过与技工院校等方面合作,加大培养高技能人才……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在破立统一中,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

从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到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公共文化、生态环境,瞄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民生改革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

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才能让“立”的成果得到群众拥护,让“破”的成效为群众称快。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破与立中以重点推进带动整体跃升——

今年9月6日,我国第二条民营控股高铁——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提速。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统筹破与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系列部署。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依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牵住“牛鼻子”,就能以重点带动全局。

抓住主要矛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才能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效应。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破与立中以协同发展形成改革合力——

源起上海松江,串起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徽宣城等九城科技“朋友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科创氛围日益浓厚。

自2018年至2023年,这里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从1/12上升到1/7。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下,这条科创走廊成为破除市场要素流动堵点、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限制,树立一体化发展意识,区域协同发展加速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区域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握破与立的方法论,做到在狠抓落实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 于佳欣 吴 雨 刘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