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探究

王海明

版次:A03  2024年11月12日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等。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大脑表面血管或颅底部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的会危及生命。脑出血则是一种源于脑实质内血管在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自发性的非外伤出血。在我国,脑出血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0-40%,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缺血性疾病,是由于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的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常见病因有动脉硬化、血管炎、先天性血管病等。常表现为一侧面部麻木或肢体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眩晕伴呕吐等。

一、脑血管的生理结构

颅内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由脑动脉、脑静脉、分支和毛细血管以及调节机制共同组成。

(1)脑动脉: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主动脉弓由右向左依次发出右侧锁骨下动脉、右侧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可分别起源于双侧锁骨下动脉,也可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或右侧椎动脉起源于右侧头臂干。双侧颈总动脉又分出双侧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入颅后可分出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入颅后形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发出众多穿支,最终分出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双侧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一般分为水平段(P1段)、纵行段(P2段)、颞支段(P3段)和枕支段(P4段),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供血。

(2)脑静脉:包括大脑浅静脉、大脑深静脉、小脑静脉等。负责收集大脑的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大脑浅静脉组接受大脑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血,大脑深静脉组接受室周髓质、基底核、内囊、脉络丛及间脑背面的静脉血,两者在脑内和脑外广泛连接。

(3)脑血管的分支和毛细血管:负责向大脑的各个部位供应血液和营养。

(4)脑血管的调节机制:包括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脑血流的自动调节等,以维持大脑的正常血流供应。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机制为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调节的差异。例如,肌源性学说认为脑动脉及其脑小动脉血管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对血压变化敏感,血压增高时平滑肌细胞收缩致血管管径变窄,血压降低时平滑肌细胞舒张血管扩张,从而维持脑血流量的稳定性;代谢性学说指大脑通过产生血管舒张代谢产物控制血管张力以维持适当的脑血流量水平;内皮细胞学说表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以维持血管的舒缩功能;神经源性学说包括脑血流量对局部神经活动变化的反应以及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对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脑血管在颅内形成复杂的血管网络,为大脑提供营养和氧气,同时也参与调节脑部的生理功能。

二、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1)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俗称脑出血。如果出血部位不是重要的神经中枢且出血量不大,患者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头痛、头晕等症状。但如果出血量比较大且在重要神经功能区,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丧失、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含糊不清、肢体麻木等情况。还有一些患者如果是皮层出血,还会造成抽搐发作。不同患者的症状与出血量的大小及部位有很大的相关性。

(2)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状为脑部缺血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表现。可出现头晕、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无力、构音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具体来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症状为一过性,持续时间多数为10-15分钟不等,很少超过1小时,多数症状在24小时之内完全缓解;脑梗死时症状为持续性,多数超过24小时。如果考虑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时,患者可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共济障碍,也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爆发性的语言;如果考虑是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时,患者一般表现为眼前发黑,也可能会出现偏侧肢体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也可能会出现偏盲、象限盲。如果考虑是左侧血管病变,患者也可以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包括失语和构音障碍。严重时也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昏睡和昏迷,也可以出现去大脑皮质状态、植物状态、意识模糊和谵妄状态等等。慢性脑缺血表现为脑供血不足,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行走迟缓等。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还可能出现如锁骨下动脉盗血时可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症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轻瘫、平衡失调、头晕、眼花等及患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弱于对侧,并有搏动延迟,患侧肢体轻度发绀、发冷或指尖剧烈疼痛,患侧肢体血压明显降低等表现。

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时,血液会形成局部占位,升高颅内压并压迫局部脑组织,可服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药物,促进水分排出,降低颅内压。同时服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止血药物,减少脑出血。

(2)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时,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制血栓形成,同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此外,可以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血脂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高血压性质的脑出血,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开颅手术和立体定向下脑血肿穿刺手术治疗。开颅手术将颅脑打开,穿刺皮层找到血肿位置,清除积血并电凝出血血管,植入止血材料。立体定向下脑血肿穿刺手术在CT引导下将头部放置支架,根据坐标进行精准定位穿刺。

对于动脉瘤,一般有介入微创手术和开颅夹闭手术两种。介入手术从大腿根部放置管路,将弹簧圈或支架放入动脉瘤内或外部。开颅夹闭手术将颅脑打开,顺着血管找到动脉瘤用特制弹簧圈夹闭。

(作者单位系唐山工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