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社会基层治理面临多元化利益冲突、价值观分化及社区凝聚力减弱等挑战。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的“和合”思想、德治理念与家国情怀,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和谐、增强民众认同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智慧与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基层治理的内在联系
“和合”思想与社会和谐的深层纽带。“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和谐共生、和而不同,是构建社区和谐氛围、化解邻里矛盾的宝贵资源。正如古有“六尺巷”佳话,邻里间因地基之争险些失和,却最终以各退三尺的豁达,成就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美谈,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颂扬,也是“和合”文化在生活中的生动实践,更在现代社区治理中转化为一种集体意识,鼓励居民以和为贵,通过沟通协商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解决分歧,从而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因此,“和合”思想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支撑,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土壤。
德治理念与社会道德建设的互动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强调了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提升个体的道德品质来实现社会的有序与和谐,对于强化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诸如“孔融让梨”的典故,便是孩童时期注重品德教育的生动体现。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通过树立道德典范、弘扬传统美德,能够有效激发居民内心的道德自觉,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这种基于道德的内生力量,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和稳定的保障。
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情感共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它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岳飞精忠报国,誓死抗金,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誓言,彰显了其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在社区治理中,传承和弘扬这种家国情怀,对于激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区共治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在社区治理的语境下,这种情怀转化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促使他们将社区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动承担起维护社区环境、促进社区发展的责任。家国情怀的弘扬,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强大的情感动力,推动了社区共治共享的格局形成。
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社会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治理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各地应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自信的体现。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为各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治理品牌提供了科学指引。
融入现代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我们要积极融入现代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社区治理的精准化、高效化。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等,提升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创新治理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乡贤”治理模式,发挥社区内德高望重人士的作用,引导居民自治。这种治理模式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又融入了现代治理理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居民素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居民素养、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为我们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社区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容易被居民所接受和喜爱。此外,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等文件,这些文件不仅为文化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还为我们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对于赋能社会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治理理念、强化教育引导等路径,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增强民众认同感。未来,应继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