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政治意涵

肖 伟

版次:03  2024年11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都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从“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到“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再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科技现代化始终是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国式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蕴,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其政治意涵,对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科技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新中国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的观点,同时,党和国家还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这为我国发展科技事业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此后,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同志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我国科技发展指引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要着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科技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党的二十大后组建了中央科技委员会,更加突出党中央对科技事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党对科技现代化的全面领导。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科技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定向、领航、把关、决策的重要作用,党的领导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鲜明特色和核心关键,更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动科技现代化的政治立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托工业革命优势率先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并将西方式科技现代化模式泛化为进入现代科技文明的唯一路径。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突破了西方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民族主义、科技霸权主义、科学普世主义的发展局限,更加突出了人的现代化,强调把满足人的需求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技服务资本的“科技异化”顽疾,彰显中国式科技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现代化,实现科技赋能民生、成果惠及民生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购物、外卖点餐、平台购票、网上缴费,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云会诊”医疗服务、数字养老、智能化教育,是科技创新为民惠民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坚持“四个面向”。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蕴含着创新为民、科技惠民的价值立场,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科技现代化作为谋取超额剩余价值的“剥削工具”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科技发展和创新应该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的解放为根本目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也成为推动科技现代化发展的政治立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推动科技现代化的政治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科技强国,是实现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推动科技现代化的政治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工作、把握科技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道路。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科技发展的“一张白纸”,党和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提出“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强调科技现代化要服务于强国建设的伟大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江泽民同志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后的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指出“科技创新,是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考虑的”。胡锦涛同志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承继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推动科技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意涵和实践意蕴,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新时代十年,中国科技实力和水平整体性跃升,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科技现代化步伐加速前进,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使命,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推动科技现代化的政治优势

举国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和组织国家力量,集中全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资源、要素,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础一穷二白、科技发展底子薄弱,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下,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集人民之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举国体制开辟出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中国道路。“两弹一星”等科技发展成果、“石油大会战”等经济建设项目,都是以举国体制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鲜明典范,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是对举国体制的承继和创新,在保留集中力量办大事思想内核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以新的主体结构和新的技术支撑整合创新资源及要素,成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组织实施方式和工作协同机制。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打压,中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加快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推进科技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