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类型,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焦虑障碍主要以过度的担忧恐惧为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一、焦虑障碍的症状
1.精神运动性表现
焦虑障碍患者常表现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精神运动性不安的症状。他们似乎无法在一个地方安静地停留,总是处于一种躁动的状态。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震颤或发抖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身体过度紧张导致的。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中,焦虑障碍患者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而不自觉地颤抖,影响正常的交流和互动。
2.躯体症状
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多种多样。心悸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心跳加快、心慌意乱。心慌的感觉可能会突然出现,让患者感到不安和恐惧。胸闷也是较为普遍的症状,患者会觉得胸部有压迫感,呼吸不顺畅。此外,焦虑障碍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如男性患者可能出现阳痿、早泄等问题,女性患者则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据统计,约有一定比例的焦虑障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3.病理性焦虑情绪
焦虑障碍患者常常会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他们可能没有明确的原因,却被这种强烈的情绪所困扰。患者会有一种期待性的危机感,仿佛灾难随时会降临。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会有死亡的感受。这种病理性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例如,有的患者会因为过度担心未来而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整天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二、焦虑障碍的诊断
1.问诊检查
问诊检查是焦虑症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莫名的担心、害怕情绪,是否感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有无胸闷气短、入睡困难等症状。同时,医生也会向患者家属了解情况,从侧面掌握患者的日常表现、行为变化等信息,以帮助诊断焦虑症。例如,家属可能会反映患者近期变得异常敏感、容易发脾气,或者对一些原本不担心的事情过度担忧。
2.心理测查
心理测查是诊断焦虑症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心理测查主要通过测评问卷或量表来进行,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等。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焦虑症状表现、频率和程度。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例,它包含有15个正向评分题、5个反向评分题,最终得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但需注意,自评量表结果仅是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不能代替医生诊断。
三、焦虑障碍的成因
1.心理因素
焦虑障碍与童年经历、人格特点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焦虑可能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被虐待、被威胁或被过度保护等不良事件,可能会增加其成年后患上焦虑障碍的几率。
2.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各种生活事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面临家庭纠纷、失业、亲人去世等不良生活事件,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长期紧张,从而诱发焦虑障碍。
3.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在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遗传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研究表明,焦虑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亲属中有焦虑症患者,那么个体患上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就高于正常人。
神经递质问题也与焦虑障碍密切相关。神经递质传递神经信号,焦虑障碍的发病可能与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例如,γ-氨基丁酸(GABA)的改变、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5-羟色胺系统异常等都可引起焦虑症的发生。
4.谨慎型人格
具有谨慎型人格的人容易紧张不安,他们更加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并因此感到更多的焦虑。这种人通常对社交场合感到焦虑或不适,害怕被拒绝或批评,从而避免社交活动,进而导致孤独感和抑郁。他们也常常难以处理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等,因为他们过度思考并试图控制一切,这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四、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 类、抗抑郁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苯二氮 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具有抗焦虑、镇静和肌松作用,但因长期使用存在成瘾风险,故多在治疗早期短期使用以缓解不适。抗抑郁药物包括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文法拉辛和度洛西汀等,对多数患者而言既安全又有效,通过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后,焦虑症多能明显缓解或者达到临床痊愈。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普萘洛尔为主,主要用于减轻焦虑症的各种躯体症状,如心悸、震颤、心动过速等。根据抗抑郁药起效较慢,但无成瘾性,而苯二氮 类起效快,但长期使用有成瘾性的特点,临床上多采用在早期将苯二氮 类与抗抑郁剂合用,然后逐渐停用苯二氮 药物。而很少单独应用苯二氮 类药物作为一种长期的治疗手段。
2.心理治疗
(1)放松疗法:焦虑症患者容易出现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放松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这些症状。常见的放松疗法有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深呼吸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疗法,能使人放松,减轻焦虑,使人感到舒适。渐进性肌肉松弛是通过先紧张后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冥想则是通过专注于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排除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
(2)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患者往往有两类逻辑错误,其一是过高的估计负性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其二是过分戏剧化或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要帮助患者针对以上两种观念进行认知重建。松弛训练、呼吸控制训练能部分缓解焦虑。
(作者单位系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