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心率是一个常常被提及却又可能未被充分理解的重要生理指标。心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就像身体的一个无声信号,能向我们透露许多关于健康的重要信息。
一、正常心率范围
一般来说,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范围为60至100次/分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范围并不是绝对的,心率会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例如,儿童的心率通常比成年人快,新生儿的心率可以达到每分钟120至140 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会逐渐减慢。男性的心率相对女性可能稍慢一些。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尤其是运动员,他们的安静心率可能会低于60次/分钟,这是因为长期的锻炼使心脏功能增强,每次心脏跳动输出的血量增加,从而不需要那么高的心率就能满足身体的需求。
二、心率变化与健康问题
1.心动过速
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称为心动过速。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心动过速通常是由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因素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心率的升高一般是暂时的,当刺激因素消除后,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例如,在剧烈运动后,心脏需要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心率会加快。一般经过适当的休息,心率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病理性心动过速则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发热、低血糖等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心率加快。此外,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也会引起心动过速。
持续性的心动过速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首先,它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脏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心肌疲劳和损伤。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其次,心动过速还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2.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分钟被称为心动过缓。同样,心动过缓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和睡眠状态下的人。这些人的心脏功能较强,每次心跳输出的血量较多,所以心率相对较慢。
病理性心动过缓通常是由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引起的,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此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心动过缓,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严重的心动过缓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黑矇、晕厥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异常。除了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外,心律失常还包括早搏、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
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出现的一次跳动。大多数早搏是良性的,可能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等因素引起。但如果早搏频繁发作,或者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心脏疾病的可能。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失去正常的节律,代之以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心房颤动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如果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治疗。
三、如何测量心率
1.触摸脉搏
最常用的方法是触摸脉搏。在安静状态下,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在手腕内侧(靠近大拇指一侧)的桡动脉处,或者颈部两侧的颈动脉处,感受脉搏的跳动。计数 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即为心率。
2.使用电子设备
现在有很多电子设备可以测量心率,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这些设备通常采用光学传感器或电极片来检测心率,使用方便快捷。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设备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医疗设备。
3.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一种准确测量心率和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通过在身体表面放置电极,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从而确定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如果怀疑有心脏疾病或心律失常,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
四、心率管理的重要性
了解自己的心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率。例如,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学会放松和减压。
2.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等,可以及时发现心率异常和心脏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应加强心率监测和心脏健康管理。
3.遵医嘱治疗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心脏疾病或心律失常,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总之,心率是身体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反映出我们的健康状况。通过了解心率的正常范围、变化原因以及测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让我们重视心率这个无声的信号,呵护心脏,拥抱健康生活。
(作者单位系鲁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