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时代探讨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及其引导调适路径,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根据实践的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方式、新方法。今年6月,荆楚理工学院项目组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调查,调查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3079份。
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总体样态
当前,大学生思想整体状况良好,理想信念坚定,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但自媒体时代,网络上各种思潮汇集交锋,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沟通的方式和交流的方式。且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对此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人生价值选择向上向好,但消极价值观对大学生仍有影响。在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97.51%的大学生赞同“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这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崇尚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针对“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观点,96.21%的大学生表示“赞同”,说明大学生有较为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
工作选择上目的明确,但是人生规划不够清晰。在未来工作选择上,86.84%的大学生把“薪资福利”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是“工作环境”“兴趣爱好”“工作稳定”等因素,分别占72.61%、64.22%和64.51%。调查中,仅有43.46%的大学生关注“专业对口”。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认知,人生规划不够清晰。
能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但也要提防低俗网络信息的渗透。网络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87.65%的大学生选择看权威官网发布的信息,并持有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态度。面对不同信息和观点,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和政府的官方回应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相信的来源,分别占比68.3%和76.85%。网友爆料和街谈巷议的可信度相对较低,仅有9.31%和5.57%的学生选择。但还有15.01%的学生选择相信自媒体的报道,这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大部分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部分学生仍需帮扶和指导。71.9%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表示“满意”,23.67%的大学生表示“一般”,4.44%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总体比较满意,学习态度良好,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学生对学风建设评价中肯,但对进一步改善学风仍有很高期待。数据显示,超过85%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风较好,但还应继续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水平。在谈及如何改善学风时,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完善教师考核体系,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调整选修课程,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和“完善课堂考核制度,严肃课堂纪律”等都能够有效地改善学风。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向好,但仍需对重点学生进行关注。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情绪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其中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快乐又积极,24%的学生认为自己每天忙碌且充实,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波澜不惊。
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引导调适策略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调适。
一方面,加强思想引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度调研学生需求,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理论学习、专业学习、服务师生上带头,在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举行“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优良学风班”“文明寝室”等评比活动,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做好优秀网络育人平台培育工作,组织优秀网络育人平台评选,重点建设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多渠道、多平台发布信息,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兼顾思想性、理论性及亲和力、感染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构建“有温度”“有态度”“有厚度”的网络思政课程体系,以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华诗词大会”、“校园主持人大赛”等健康、活泼、高雅、时尚的品牌活动,延伸文化内涵,营造“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氛围。联合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等,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搭建“学校——社会”跨界合作的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全方位需求。二是构建优良学风,提升学生专业认可度。深化“一个学院创造一个品牌”“一个月打造一个品牌”等品牌创建内涵,展示学校学术精神。做好社团的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优先考虑理论学习型、社会公益型社团;结合学科专业,以学院为主体建设一批学术科技型社团,大力提升专业水平。三是注重心理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坚持心理健康普查,做好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落实“校、院、班、舍”四级心理网络预警机制,加强心理健康的预警与监控,突出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实效。加强与校外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做好重点学生的转介与跟踪反馈。
此外,发挥好高校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行为,还要着重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之中,加强日常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二是力量下沉一线,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资源,形成组织完善、功能健全、制度合理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推动党团组织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保障等深入学生一线,实现进驻社区服务学生。三是打破资源壁垒,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思政理论课、主题班会课、志愿实践服务等多样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实现全员观念融合、全校资源整合、各类载体有效结合的培养目标,充分调动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管理服务等各方资源,在学生社区构建思政与党建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结合、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结合的育人平台,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
(袁腾飞,荆楚理工学院;刘竞阳,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本文系基金项目2023年度荆楚理工学院校级党建思政研究项目“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DJSZ20230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荆楚理工学院、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