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毕业生入职“县中”,“双向奔赴”推进教育公平

孔德淇

版次:03  2024年10月25日

近日,浙江绍兴嵊州市因一批名校毕业生的到来而备受瞩目。今年8月,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的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中,清华、北大、浙大、厦大等名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赫然在列,其中三名毕业于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将入职嵊州市县级中学担任高中老师。

在传统观念里,名校毕业生似乎理应留在大城市,进入顶尖的科研机构、大型企业或者高校,从事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当这些高材生选择走进县级中学,无疑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底色,在县域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县域高中占全国普通高中数量的51%,超过半数的在校生在这里开启他们的求学之路,达1468.4万人之多。这些学生的教育状况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社会面貌。但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县级中学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城市中学相去甚远,加之城镇化加速演进,进一步加剧了优质生源和师资向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流动,使县级中学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县域教育的困境,首当其冲便是教育资源的匮乏。近年来,虽然县级中学的硬件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但师资力量薄弱仍是亟待突破的瓶颈。名校毕业生的加入,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带来了新契机。他们凭借卓越的学习能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能为县级中学注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启发。同时,他们的到来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更有望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当地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诚然,达成这场双向奔赴的完美融合,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以增强县域教育的吸引力。一方面,政府和学校应为人才提供合理的薪资水平、良好的物质保障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嵊州市去年12月发布的招聘公告中,明确了对清北毕业生给予高额的房票补贴、安家补贴和人才奖励,这是良好的开端。但仅仅靠高薪还不够,还应积极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强化对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促使他们的才华与价值得以充分彰显。另一方面,社会亦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名校毕业生执教县级中学这一现象,认识到这是他们对教育公平的担当,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安心地在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

破解县域教育发展的难题并非一蹴而就,亟待逐一回应县级学校的突出问题,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此前,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我国一些地方县中发展存在的跨区域掐尖招生、师资不足等顽瘴痼疾,从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多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措施与保障机制。各地应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行动计划,切实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清北毕业生入职县级中学,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探索,也是对教育公平的有力推动。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希望更多地方能够重视教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共同推动县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