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疾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肌病变,包括心脏机械活动异常和心电功能障碍。心肌疾病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扩大,或仅表现为虚弱无力、运动耐量降低。心肌病在早期阶段往往难以察觉,这是因为其症状较为隐匿。据统计,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情况。许多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将这些症状误认为是过度劳累或缺乏锻炼所致,从而忽视了潜在的心脏问题。在体检中,医生可能会通过听诊、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发现心脏扩大的迹象。然而,即使发现心脏扩大,也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心肌病,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如气急、水肿等,还可能伴有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当心肌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典型症状开始显现。其中,气急和水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表现。气急通常是左心衰的主要症状,初期仅在劳累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在轻度体力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气急,严重时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水肿则可能表现为下肢和眼睑水肿,严重时可累及全身。此外,胸痛也是心肌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心包受累、微血管性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也可能伴随出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据临床研究表明,心肌病患者出现栓塞和猝死的风险也较高,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治疗。
一、心肌病的病因
1.原发性病因不明
原发性心肌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部分由遗传因素导致。目前已知超过40个与心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例如肥厚型心肌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三分之一的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也跟遗传相关,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倾向。原发性心肌病主要包括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等类型。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原因不明,主要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内分泌异常等原因有关。其中,研究显示嗜心性柯萨奇B组病毒或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中有T细胞浸润,外周血中包括杀伤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均有异常,由此发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血管和心肌损伤。限制型心肌病一侧或两侧心室受限制,导致心室充盈受限和容量下降,具体病因也尚不明确。
2.继发性多因其他疾病
继发性心肌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感染性因素方面,多见于严重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等感染,细菌或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或者其毒素影响心肌,引起心肌病。如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被认为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代谢性因素中,多见的是糖尿病引起的继发性心肌病,其次为家族性糖原累积症、脚气性心脏病、酒精性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等引起继发性心肌病。内分泌性原因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导致继发性心肌病。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引起继发性心肌病。缺血性原因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导致继发性心肌病。药物、毒素、放射性物质等中毒性因素以及过敏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心肌病。
二、心肌病的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
饮食对于预防心肌病至关重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减少心脏负担。据研究表明,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同时,选择低脂肪食物,如瘦肉、鱼类等,减少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可降低血脂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
营养均衡也是关键,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富含维生素B1的粗粮可防治心肌炎、心衰;富含维生素E的芝麻、玉米油等可改善心肌营养不良;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能提高免疫功能,防止心肌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受到损害。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硒的食物,如大蒜、蘑菇、鸡肝等。
2.良好生活方式
戒烟对于预防心肌病有着重要意义。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戒酒同样不可忽视,酒精性心肌病是继发性心肌病的一种,及早戒酒可以大大减少心肌病的发生。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脏功能,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能保证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生活压力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3.定期检查与治疗
定期检查心脏是预防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一般人群,可以通过心脏彩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若有家族史的患者,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控制危险因素十分重要,包括减重、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以降低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三、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心肌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严格遵循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原则。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脏负担。一般来说,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 克以下。低脂饮食可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能够减轻胃肠负担,避免因消化问题影响心脏功能。
2.药物治疗
不同类型的心肌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对于伴有水肿和胸闷症状的患者,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以减轻症状。氢氯噻嗪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体内液体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3.介入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用于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通过在心脏内植入起搏器,调整心脏的收缩节律,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
射频消融术:用于一些由于心肌病导致的心律失常。该手术通过导管将高频电流送入心脏,消融异常的心肌组织,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总之,心肌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系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