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肺结节的病因、诊断和防治知识

王 杰

版次:A03  2024年10月23日

肺结节的发现通常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根据结节的密度不同,肺结节可分为三类:

1.实性结节:指其内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密度较均匀,内部血管及支气管影像被掩盖。

2.部分实性结节:又叫混合性结节,指其内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实性软组织密度的结节。

3.磨玻璃结节:指肺内模糊的结节影,结节密度较周围肺实质略增加,但其内血管及支气管的轮廓尚可见。

一、肺结节的成因

1.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如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肺结核球,表现为肺结节。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后,肺部可能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形成结节。

(3)真菌感染:如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肺部,也可能导致肺结节的出现。

2.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有害物质可进入肺部,刺激肺组织形成结节。

(2)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结节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肺组织,增加肺结节的发生风险。

(3)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硅尘等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患肺结节的几率较高。

3.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肺结节的易感性。家族中有肺结节或肺癌患者的人群,患肺结节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4.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肺部,形成肺结节。

(2)肺血管异常:肺动静脉畸形等肺血管异常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肺结节。

二、肺结节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是最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但对于较小的肺结节容易漏诊。

(2)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检测肺结节最敏感的方法,可以发现直径小于5mm的结节,并能提供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详细信息。

(3)增强CT:对于部分实性结节或怀疑恶性的结节,可进行增强CT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结节的血供情况。

(4)PET-CT:对于直径大于8mm的实性结节或部分实性结节,可考虑进行PET-CT检查,有助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但价格较高。

2.病理学检查

(1)支气管镜检查:对于靠近大气道的肺结节,可通过支气管镜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

(2)经皮肺穿刺活检: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此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如气胸、出血等。

(3)手术切除活检: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结节,可考虑手术切除,进行病理诊断。

3.其他检查

(1)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辅助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但特异性不强。

(2)血液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血液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

三、肺结节的治疗

1.观察随访

对于低风险的肺结节,如直径小于6mm的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等,通常可以进行观察随访。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制定随访计划,一般为3-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进行胸部CT复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如果结节在随访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可继续随访;如果结节增大、密度增加或出现其他恶性征象,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2.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对于由感染引起的肺结节,如肺结核、真菌性肺炎等,可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部分肺结节可能会缩小或消失。

激素治疗:对于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肺结节,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结节,如直径大于8mm的部分实性结节、具有恶性征象的实性结节等,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对于随访过程中结节增大、密度增加或出现其他恶性征象的肺结节,也需要进行手术评估。

手术方式:目前,肺结节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肺结节的主要手术方式。手术切除的范围根据结节的性质和位置而定,可分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等。

4.其他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将射频电极插入肺结节内,产生高温使结节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立体定向放疗:对于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立体定向放疗具有高精度、高剂量、少分次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肿瘤组织高剂量的辐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四、肺结节的预防

1.避免危险因素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结节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降低肺结节的发生风险。避免职业暴露:对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通风等,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可佩戴防护口罩。

2.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等食物,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适量运动: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3.定期体检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有家族史、职业暴露等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节。

总之,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但也有一部分可能是恶性的。对于肺结节的治疗,应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通过避免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结节的发生。如果发现肺结节,不要惊慌,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作者单位系四会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