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蔬菜产业补短板提质量增效能

版次:02  2024年10月21日

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紧紧围绕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潘集区高皇镇、田家庵区曹庵镇、寿县淠河经济带和毛集实验区董峰湖蓄滞洪区等蔬菜基地建设,我市注重模式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提高蔬菜科学种植水平,推动蔬菜产业补短板、提质量、增效能,截至9月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2.8万亩,总产量64.7万吨,同比增长3.5%。

我市强化技术推广提升科技水平,实施设施蔬菜“千人指导 万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全市累计组织开展蔬菜、食用菌生产人员技术培训14场,培训人员1200人次。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大力推广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今年科技特派员成功申报14个农业项目,获得项目资金200万元。859名科技特派员点对点服务,共解答种植户各类技术咨询逾4000人次,田间指导2642次,培训农民173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0余份。目前,全市蔬菜绿色技术推广普及率60.3%、羊肚菌人工栽培绿色轻简技术推广普及率80.6%、豇豆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普及率86.6%。

我市加强科研合作助力产业发展,市农科院与高皇镇合作组织实施淮南牛肉汤产业高皇镇蔬菜大豆原料基地提升项目,重点利用生物、物理方法杀灭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签订《科研及成果转化合作框架协议》,市财政安排30万元食用菌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在寿县、凤台县、田家庵区等地示范推广羊肚菌、竹笋、草菇等新品种,在八公山区、凤台县、利用林下种植大球盖菇、葡萄架下种植羊肚菌,发展食用菌立体种植。

我市还强化创新研发增添新动能,全省首台大棚茄果类蔬菜小型智能移栽机由寿县农门天下农业种植基地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合肥佰瑞特机器人公司共同研制成功。寿县花儿家庭农场自主研发的园艺设施大棚智能化温控系统已经完成样机试验,投入试运行半年时间,大大减轻蔬菜设施大棚人工放风、闭棚劳动力成本。淮南市益农瓜果产销服务公司联合省农科院园艺所成功研发出瓜菜育苗自动嫁接机,解决了人工嫁接慢、人员不稳定等难题。大通区厚德萌鑫丰农业公司研发的食用菌智能方舱多层栽培自动上料机已投入运行。

(本报记者 苏 强

本报通讯员 王 琳)